《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本文是道德情操论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斯密认为人类的“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基于人类的想象力产生的同情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让人们调整自己的情感从而与他人协调。这种协调要求人们预设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视角,也就是“良知”。从这个公正的视角出发,经过普遍化,我们就有了各种道德规范。如果人们将普遍的道德规范内化,就形成了稳定的品格和德性,这就是道德发展的顶点。

道德情操论 书籍简介

亚当·斯密在36岁时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为他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一生不断修订本书,第六版直到他去世的1790年才出版。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细致而深刻地观察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斯密特别关注人类如何从“同情”这种基本情感发展出道德,这让他成为“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曾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道德哲学讲席教授,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苏格兰海关关长,主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阅读收获

亚当·斯密一生写过两部重要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国富论》为他赢得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赞誉;而《道德情操论》却是斯密更为珍视的作品,先后五次修订,最后一版在他去世那年才完成。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细致而深刻地观察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富论》是从人性中“自利”这一个维度出发,推导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可见,《国富论》只是《道德情操论》在一个方面的应用和展开,不充分理解《道德情操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国富论》。

在这本《道德情操论》里,斯密并不是要给人类规定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他扮演的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道德立法者角色,而更像是一个道德科学家。他敏锐地观察人类的情感、动机和行为,然后用一种带有科学归纳味道的方式,解释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道德规范。他这个道德科学家做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这本书就为你展现亚当·斯密这位“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敏锐眼睛和细腻心灵。

你将读到:

  1. 斯密为什么认为同情是人类道德的基础?

  2. 人类如何从同情发展出良知、道德和德性?

  3. 斯密如何改造西方传统的德性理论?

  4. 《道德情操论》如何为斯密的整个思想奠定基础?

  5. 为什么说不理解《道德情操论》,就不能充分理解《国富论》?

书籍信息

书名:《道德情操论》

原书名: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者:[英]亚当·斯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宋德利

道德情操论 思维导图

道德情操论

赞(3)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道德情操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