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巨人的一生 ,本期音频为你呈现恺撒“巨人”形象的不同维度:政治家、军事统帅、修辞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作为政治家,恺撒既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游戏规则的受益者,又是打破整套游戏规则的人,他发动内战,进行独裁统治,将罗马从共和推向帝制;作为军事统帅,恺撒靠着自己的勇敢、慷慨、关心部下、谋略和仁慈,赢得了自己军队的忠诚,几乎战无不胜;作为修辞学家,恺撒的用词简洁有力,恰当得体,演讲极富魅力;作为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创造了“战记”这种文学和史学体裁,以精炼典雅的文风记录战争。
文章目录
恺撒:巨人的一生 关于作者
戈兹沃西(Adrian Goldsworthy),牛津大学博士,英国历史学家,擅长罗马史和战争史。他曾在英国国王学院、美国圣母大学伦敦项目任教,后辞职专职写作,出版了大量关于罗马历史的著作,除了《恺撒:巨人的一生》之外,还包括《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坎尼之战》等。
恺撒:巨人的一生 关于本书
《恺撒:巨人的一生》英文版出版于2006年,在众多恺撒的传记里堪称经典,戈兹沃西用丰富的史料,将恺撒丰富的一生还原到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历史背景之中。作者反对用历史决定论或者目的论的简单方式来理解恺撒,而是用大量的细节,呈现恺撒的所思所行,既突出了他的“巨人”形象,又承认其中有很多偶然因素在发挥作用。
恺撒:巨人的一生 前言
你好,我是刘玮,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书是《恺撒:巨人的一生》。
说起古罗马的名人,尤里乌斯·恺撒大概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正像书名提示的那样,恺撒是一个真正的巨人。他在有生之年就是罗马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统帅,并且对于整个西方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影响有多大呢?我在这里给你说几点。首先,他名字里的“恺撒”本来是一个家族的姓氏,但是因为他的缘故,成了“皇帝”的代名词,不仅罗马帝国的所有皇帝都自称“恺撒”,而且德国的“皇帝”(Kaiser)、俄国的“沙皇”(Tsar)这些称号也都来自“恺撒”这个词。另外,恺撒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统帅,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和效仿,其中最著名的仰慕者,莫过于拿破仑了,他曾说每一个想要带好兵的将领都应该好好研读恺撒的著作。拿破仑靠战功崛起,从拯救共和到称帝的人生轨迹,也像极了恺撒。另外,你可能听说过西方著名的历法,叫作“儒略历”,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恺撒的名字“尤里乌斯”的另一种译法。这种历法就是在公元前45年由恺撒确立的,一直延续了一千六百年。相信这几点已经足够让你看到恺撒的非同寻常之处了。
市面上讲恺撒的书不少,今天我为你解读的这本,是目前内容最全面、材料最丰富的恺撒传记,作者用将近800页的篇幅完整地呈现了恺撒的一生。这本书的作者戈兹沃西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写过大量关于罗马历史的著作和罗马名人的传记。但是,作者坦言,给恺撒写传记是一件有点伤自尊的工作,因为恺撒的形象太过伟岸,也太过全面,除了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之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修辞学家、演说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还是个情场高手!在这种巨人面前,几乎所有人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戈兹沃西的传记努力呈现恺撒一生的多个侧面,我这里的解读也力图呈现作者的意图,你会在罗马共和国晚期混乱的历史画卷中,看到一个多面、立体的恺撒形象。我会从三个维度为你呈现恺撒的巨人形象。
第一部分,我给你说说作为政治家,恺撒如何利用游戏规则,然后又打破游戏规则,在腐败混乱的罗马政坛纵横捭阖,为自己赢得前无古人的荣誉和权力。
第二部分,给你讲讲恺撒有什么过人的军事才能,让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
第三部分,除了政治家和统帅,恺撒在文学和史学上有哪些成就值得我们关注。
恺撒是一个如此全面的巨人,最后又为什么在权力如日中天的时候遭人刺杀而死呢?应该怎么看待“恺撒之死”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个问题,我会在音频的最后跟你分享一些我的感受。
恺撒:巨人的一生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来看看政治家恺撒。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恺撒的政治生涯:他既是现有游戏规则的受益者,又是敢于打破这套规则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恺撒的年轻时代说起。恺撒出生在公元前100年的一个贵族家庭。罗马人对政治的热情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贵族子弟来说,从政就是最荣耀的事情。恺撒也不例外,他天资聪颖,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从小对政治充满渴望,也对自己充满自信。他年轻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他一生行事风格的写照。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恺撒去海外学习,结果在旅途中被海盗劫走当了人质,海盗索要20塔兰同的赎金,大约相当于650公斤的白银。这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但是恺撒觉得海盗要这么点钱,简直就是侮辱自己的身价,于是跟海盗主动提出让朋友去弄50塔兰同。他在被海盗关押、等待赎金的一个多月里,镇定自若、谈笑风生,甚至还用开玩笑的口吻威胁海盗说,等自己获得自由,就要把他们全都钉到十字架上。海盗当然没有把这个毛头小子的话当真,结果恺撒获救之后,私自招募了一支军队,不但把这帮海盗一网打尽,拿回了赎金,还在没有获得当局批准的情况下,兑现自己的诺言,把这些海盗都钉在了十字架上。恺撒在整个事件里表现得沉着冷静,他一方面服从海盗的游戏规则,让朋友去筹钱;另一方面又非常自信地打破游戏规则,用私自招募军队,私自杀死海盗的方式给自己报了仇。
这种既懂得适时服从规则,又敢于打破规则的风格,就是恺撒政治成功的关键所在。恺撒开始参与政治的时候,正值罗马共和国晚期。这是一个标准的乱世,政治生活非常腐败、混乱。贿赂和裙带关系横行,贵族之间的婚姻基本上都是为政治利益服务的。政治生活里的暴力也随处可见,同时参加竞选的对手,会雇佣打手威胁对方,甚至不惜杀人放火达到目的。法庭上争讼不断,很多案件完全不是为了正义和公道,而是为了报私仇和党派利益,法庭的判决经常也不是取决于事实,而是靠演说家的雄辩,加上当事人背后的靠山。最主要的一点,这个时候,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权力平衡已经被打破,政治权力都掌握在少数元老贵族手里,他们并不关心国家的利益,只关心自己的荣誉和地位,最看不得别人取得政绩,赢得人民的爱戴。可见,这时候的罗马政坛,通过贿赂、裙带关系、联姻结盟,甚至是暴力威胁来获取政治权力,就是基本的游戏规则。
在这种氛围里开始政治生涯的恺撒,早期的发展完全是在规则当中行事,不仅如此,他还很善于利用这套规则为自己争取利益。他参过军,为了出名起诉过政坛的重要人物,当过祭司、保民官、财务官、市政官、裁判官,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靠着能言善辩来扩大自己的影响,靠着挥金如土积累了人脉,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当上了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恺撒与当时罗马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政治人物,克拉苏和庞培,结成了所谓的“前三头同盟”,并把自己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比恺撒还年长六岁的庞培。恺撒是三头同盟中的小弟,他需要强大的靠山来对付其他政敌;而另外两人则需要一位行政长官来通过有利于他们的法令。
罗马的执政官任期只有一年,在卸任后恺撒又去意大利北边的高卢行省当了九年总督,他凭借自己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手段,稳定和扩大了罗马的北方疆域,还组织了两次对不列颠的远征。这些军事行动,给恺撒赢得了巨额的财富和巨大的政治资本,让他在政治上羽翼丰满了。这个时候“前三头同盟”已经解体,克拉苏死了,对维系庞培与恺撒之间的亲密关系意义重大的尤利娅也死了。庞培作为罗马政治中最有权势的人物,越来越无法容忍恺撒这个比自己年轻的前任岳父,在政治影响力上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超过自己。于是他也下定决心要和恺撒为敌。
包括庞培在内的政敌们,打算通过起诉恺撒在执政官任上的不当行为,限制甚至剥夺恺撒的权力和荣誉。这个时候,对恺撒来说,最有利的情况是,能够在卸任高卢总督之后,直接当选下一任执政官。因为罗马法律规定,执政官享有豁免权,在任期内不能被人起诉,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在罗马拉拢足够多的人,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恺撒的政敌们,坚决反对他在不赶回罗马的情况下,竞选执政官。他们在公元前49年1月7日向恺撒发出最后通牒,这时候摆在恺撒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服从罗马的法令,解除兵权,只身回到罗马,相信原来那套规则能够继续为自己争取利益;要么就是彻底打破原有的游戏规则,带兵渡过高卢与意大利之间的界河——卢比孔河,用武力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安全,但这也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与祖国开战!
现在我们看来,只身过河还是带兵过河,意味着恺撒是否谋反;但事实上,这是恺撒对罗马共和国政治规则的服从还是背弃。恺撒从参军到卸任总督,他已经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度过了三十年,赢得了共和国能够给他的各种荣誉。但是眼前的政治现实,让他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道路。恺撒选择了打破规则。他不动声色地带领部队到了卢比孔河边,在过桥之前,恺撒对手下的将士发表演讲,在演讲的最后,他说出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话——“色子已经掷出”。这意味着恺撒开始了一场豪赌,一场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罗马共和国的豪赌。
但是恺撒赌赢了!事实证明,庞培和其他政敌用太保守的逻辑考虑恺撒了,他们认为恺撒不会公然践踏元老院的法令,更不会在冬天这个最不适合打仗的时候开战。但是恺撒用一场出其不意的闪电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控制了整个意大利。随后率领部队渡海,杀到希腊,与逃到那里的庞培在法萨卢斯决战。庞培惨败,逃到埃及,本想在埃及寻求庇护,结果却被埃及国王杀死,人头也被献给了恺撒。
在肃清了庞培的余部之后,公元前46年,恺撒以前无古人的荣耀班师回朝,连续进行了四次凯旋仪式,分别庆祝他在高卢、亚洲、埃及和非洲的胜利。恺撒的塑像和罗马的国父罗慕洛斯一起被供奉在神庙里。恺撒获得了无上的荣耀,迫使元老院给了他十年的执政官和十年的独裁官头衔,后来又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这些头衔都是罗马共和国史无前例的。
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敢于打破既定规则的恺撒,通过这种方式走到了罗马共和国权力的顶峰,再进一步就是称帝了。这怎么看都像是恺撒不择手段、实现狼子野心的故事,难到这就是值得后世彪炳的伟大成就吗?并不是,恺撒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他在打破规则之后,要努力为罗马确定新的规则。恺撒在独揽大权之后,没有安享独裁统治,而是采取各种行动,试图让罗马贵族和平民重新团结起来,他有明确的意识要整合罗马、重建国家。前面提到的新的历法“儒略历”就是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突然被刺杀,恺撒很可能可以完成罗马的政治改革。
好,到这里我就从政治的维度,为你说完了恺撒这个巨人的伟大之处。他从年轻时起就充满了政治抱负,曾经是罗马政治游戏规则的受益者,但是当这套规则威胁到了他现有的荣誉和权力时,恺撒坚定地打破了现有的规则,通过一场内战,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权力,同时也开启了罗马从共和国转变到帝国的序幕。
恺撒:巨人的一生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转到军事的维度。想要铺陈恺撒取得了哪些军事成就并不难,但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或者说为什么只有恺撒才能取得这些成就,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恺撒作为军事统帅有着过人的才华,他把这些特点集于一身:勇气、爱护部下、慷慨、谋略和仁慈。作为一个军事统帅,恺撒几乎完美地呈现了一个伟大将领的全部侧面,这也让他配得上“巨人”这个称号。
作为军事统帅,赢得部下的忠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但是恺撒凭借出众的才能,很快就赢得了士兵的忠诚,甚至当他发动内战,与祖国为敌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些贵族将领出于家族、党派之类的原因背叛了他,但是士兵却没有离开他。
恺撒是凭什么赢得了士兵的忠诚呢?首先是他本人的勇气。恺撒经常身着鲜艳的统帅服,出现在战场上,在最危险的前线拼杀,确保战士能够看到他,知道自己的统帅就和自己一同战斗,这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士兵。
其次,恺撒总是善待自己的部下,尊重他们,保护他们。他不像其他将领一样,用“战士们”称呼士兵,而总是更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兄弟”。在战斗中,恺撒也确实把手下的将士当作兄弟,从不轻易牺牲他们。恺撒也从来不会丢下自己的部队不管,如果哪只部队遭到了突然袭击,他一定会竭尽全力营救。就算是被敌人打败,他也会组织部队一边进行局部反击,一边有组织地撤退,从来没有出现过大溃败。恺撒对于手下的坦诚也让人非常赞叹。通常指挥官都只会告诉手下好消息,隐瞒那些可能会动摇军心的坏消息。但是恺撒的策略截然不同,有什么坏消息,比如敌人数量占优,自己的补给出现问题,他总是会亲口把坏消息告诉部下,甚至还会夸大危险的程度。但是恺撒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总是能够用一种平静而自信的口吻讲述这些坏消息,让将士们觉得,只要有恺撒在,即便这样的危险也完全不用担心。
恺撒能够赢得士兵的忠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慷慨。从恺撒早年在罗马从政开始,他就以出手阔绰闻名,他经常自掏腰包,甚至大量举债,为罗马提供公共服务、为市民提供公共娱乐。作为军队的统帅,恺撒会用比其他统帅高好几倍的金钱去奖励士兵和将领,这样的慷慨自然为他赢得了部下的好感和忠诚。
当然,作为一个好将领,只有勇气、爱护和慷慨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能够打胜仗。从公元前58年到高卢当总督,到公元前46年扫清庞培的余党,结束内战,这十三年间,恺撒一共打过不下五十场大仗,除了两三次损失不算太大的失利之外,恺撒简直就是个战无不胜的“战神”,而且经常能用牺牲几十人或上百人的代价,歼敌或者俘虏上万人。这在主要依靠近战的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恺撒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军队平时训练有素,以及他在作战中的谋略都密切相关。恺撒几乎从来不会贸然进攻,总是先做好防御、侦查、后勤保障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能用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就不和敌人展开正面战斗,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如果需要正面开战,恺撒也特别善于把握战机,针对敌人的部署,制定恰当的,甚至是出其不意的战术。
恺撒和庞培在法萨卢斯的大决战,就特别能够体现他的军事谋略。在这场大战之前,庞培刚刚击败过恺撒一次,又成功与援军汇合,士气正盛。庞培的部队大约有四万五千人,其中有六千四百名骑兵;而恺撒一方不仅总人数只有庞培的一半,而且骑兵数量不到庞培的六分之一。
对庞培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充分发挥自己在骑兵上的优势。所以他重点在左翼用骑兵攻击,想从侧面击溃恺撒。这个时候,恺撒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华。他知道自己的骑兵远远不是庞培的对手,于是在骑兵身后,埋伏了三千名步兵。庞培的骑兵大军很容易就冲散了恺撒的骑兵,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得意,只顾向前冲杀,失去了战斗队形,变得混乱不堪。这时恺撒命令埋伏的步兵冲锋,极其罕见地用步兵攻击骑兵,把本来用于投掷的标枪,当作长矛,刺杀马匹和骑手,这个出乎意料的策略,彻底打乱了庞培的部署,骑兵发生了大溃败,自己的左路一下子暴露在了敌人的攻击之下,中路和右路的两条战线也跟着失守。据恺撒自己的记载,在这场决战当中,他们杀死了庞培的一万五千人,俘虏了两万四千人,而他们自己的损失仅仅是两百名士兵和三十名军官!
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是最能显示出统帅能力的战役,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恺撒在劣势下的沉着冷静和高超谋略。
除了能打胜仗,作为统帅,恺撒身上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他的仁慈。古代战争里的杰出统帅通常都非常残暴,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和迦太基名将汉尼拔,都是以残暴著称的。而恺撒的战功和他们不相上下,但是却相当仁慈,或者更准确地说,恺撒善于维持仁慈和残忍之间的平衡。因为他能洞悉到战争的最终意义是为了获得和平,他是在和平的目标下,来选择是仁慈还是残忍的。恺撒对于投降或者抓获的敌人,总是尽可能地宽容,通常都是解散或者收编,把将领释放或者为己所用。只有对于那些顽抗到底,或者谋反的敌人,他才会斩草除根。比如在公元前53年,在高卢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恺撒暴怒,用“焦土政策”对待那些叛变的部落,根据考古发掘提供的证据,这一年肃清叛乱的战斗,让高卢东北部的物质文化发展推迟了整整一代人,这是恺撒一生里面极少见的残忍时刻,不过这样的残忍,其实从长远来看,也自有它的作用。普遍的仁慈和偶尔的残忍,保证了高卢地区即便在恺撒的部队撤走,甚至恺撒死后依然忠于罗马,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叛乱。但是,在进行内战的过程中,因为对手是祖国的军队和祖国的公民,恺撒给自己的部队下达了死命令,绝不允许他们烧杀抢掠,对一切投降的部队、将领和城市,都给予最大限度的仁慈。
好,到这里,我们就说完了恺撒作为军事统帅的才能:勇敢、爱护部下、慷慨、谋略,还有适时的仁慈。这几乎是一个伟大将领应该具备的一切特质了,它们在恺撒一个人的身上得到全面的体现,难怪拿破仑会对恺撒推崇备至,会通过研究恺撒的著作来刻意模仿恺撒的行事风格。
恺撒:巨人的一生 第三部分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恺撒作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伟大之处。但是如果你认为恺撒只在这两个身份上无可比拟,那对他的理解恐怕还不够全面。这本书还为我们讲述了作为修辞学家、演说家、文学家、史学家的恺撒,补齐了这多种侧面,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说恺撒是当之无愧的“巨人”。
恺撒受过很好的希腊文和拉丁文教育,作为修辞学家和演说家,他的遣词造句简洁有力、恰当得体。罗马最伟大的修辞学家西塞罗,把恺撒的演讲比作“挂在完美光线下的精美画作”。在演讲的时候,他的语言、嗓音、手势、姿态各个方面,都表现着宏大和高贵的气质,让他的演说特别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庞培在内战爆发前,不愿意跟恺撒见面的一个原因,也是怕如果见面他会被恺撒的雄辩说服,放弃自己的立场!恺撒有大量的演讲稿和写给罗马贵族和元老院的书信,但是非常可惜都没有完整地流传至今。我们只能借助其他人的说法间接地了解他的风格。据说他出口成章,可以一边骑马检阅军队,一边同时向两个文书口授书信的内容。
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恺撒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两部“战记”,七卷的《高卢战记》和三卷的《内战记》。“战记”这种文学体裁,是恺撒首创的。它的特点是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不说“我如何如何”,而是“恺撒如何如何”,“他如何如何”,由此制造一种客观的、接近历史叙事的氛围。恺撒的“战记”行文简洁精确,只有敌我双方的情况分析和战法记录,很少有故事、内心独白、演讲之类的闲笔。恺撒的这两部“战记”是拉丁文学和史学里面的名作,一直被当作历史和战争写作的典范,也是我们了解这段时间罗马历史的珍贵资料。西塞罗曾经赞美这些作品精炼而典雅,“就像裸体的雕塑,挺拔而美丽,削去了所有的矫饰”。
恺撒:巨人的一生 总结
好,到这里,《恺撒:巨人的一生》就给你解读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
在这期音频里,我们尝试还原了恺撒在多个维度的伟大之处。作为政治家,恺撒利用游戏规则,通过收买、结盟、战争等一系列手段,在罗马共和国晚期非常复杂和混乱的政治斗争中,给自己确立了重要的地位;随后又坚决打破旧规则,创造新规则,赢得了史无前例的权力和荣耀,完美地展现了一个政治领袖的气魄。
作为军事统帅,恺撒善于利用自己的勇敢、善意和慷慨,赢得士兵的忠诚;在战争中,恺撒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他还善于审时度势地运用仁慈和残忍,为了自己的整体目标服务。
除了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之外,恺撒还是一个技法高超的修辞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在从这几个维度还原了恺撒的一生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巨人。
但是,我们还有个问题没有回答:这样一个巨人,为什么会落得被人刺杀惨死的结局呢?本期音频的最后,我想就恺撒遇刺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谈一点我的感慨。
在第一部分,我们提到,结束内战之后,恺撒已经获得了罗马共和国史无前例的巨大权力和荣誉。但是,就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被一群元老刺杀,身中23刀,死在了元老院里。那一天是公元前44年3月15日。
在我看来,恺撒在很大程度上,是死在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独揽大权之后,恺撒很理智地判断,人民爱戴他,共和国不能没有他,因为这个时候只有他才能维持罗马的秩序和稳定,否则一定会再次陷入内战。现在虽然是由他做出一切重要的政治决策,但是他的决策对于整个罗马来讲,显然好过那些元老们整天空谈。因为做出了这些判断,恺撒解散了自己的贴身卫队,因为他不想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恺撒的这些判断其实都没有错,但是他低估了自己获得的像神一样的荣誉,给其他的元老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也低估了共和国的政治程序对于很多贵族,尤其是那些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意义。在这些人看来,恺撒破坏了罗马的政治规则,不管他实际推行的政策是好是坏,这个转变本身就是错误的。最后有大约60名元老参与了密谋刺杀的行动,这些阴谋者以为自己铲除了暴君,给罗马带来了自由,会得到人民的拥戴;但实际上却只收获了人民的愤怒,随后爆发了比之前血腥得多的内战,所有参与刺杀的元老几乎没有一个得以善终。这场内战进行了14年,给罗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直到恺撒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的真正君主,彻底结束了罗马共和政体,让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恺撒遇刺身亡,给我的最大感慨就是理性的政治判断,和人们的政治情感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距离。在政治斗争甚至日常交往中,永远不要低估非理性因素发挥的作用。即便从理性上讲,我们可以确定自己在做最好的事情,也依然要小心提防那些非理性的因素可能给自己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