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本文是奇特的一生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通过记录、统计、分析、反馈四个步骤,帮助你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分钟都用到了哪里,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未来的时间安排。此外,为了保证每个普通人都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使用这个方法,柳比歇夫还提出了五大守则,顺应了人类“懒”的天性,通过劳逸结合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
奇特的一生 书籍简介
在《奇特的一生》里,格拉宁从柳比歇夫的日记入手,为我们讲述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是如何运行的,分析了运用这种方法的四大步骤和五大守则。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里还原了柳比歇夫的一生,用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这种被无数人追捧的时间管理法是如何一步步完善、改进,并最终帮助柳比歇夫度过有意义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 作者简介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俄罗斯最高文学奖“巨著奖”得主,他的作品以反映科研人员生活为主题。在好友时间管理领域巨匠柳比歇夫逝世后,格拉宁根据其日记创作了介绍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文献性小说《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 阅读收获
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你是否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技巧,却发现维持时间管理这个习惯本身就足够让你烦恼?
绝大多数的成功都与智商无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都与时间有关。
《奇特的一生》介绍了时间管理巨匠亚历山大·柳比歇夫充实的一生。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时间管理法,并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开启更多可能。本书用18分钟告诉你,如何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充实你的人生。
你将读到:
- 被李笑来、吴伯凡等人推崇的柳比歇夫是谁?
-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个基本步骤。
-
为什么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是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使用的方法?
-
“毛时间”和“纯时间”是怎样折算的?
-
运用好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有哪些守则?
奇特的一生 书籍解读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奇特的一生》。《奇特的一生》的中文版大约12万字,我会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一种被实践证明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的时间管理法。
美国有钱人的精神导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计算一下你的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王尔德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实际上只是在世上,并没有怎么活。两位大师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很多人对于生命的不负责。这种不负责,并不是说真的做了什么有害的事,相反的,有很多人从不伤害别人,但却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管理非常随意。
我们今天这本《奇特的一生》,给我们展现的恰恰是另一种人生,是一种对生命、对时间更负责的人生。它的主人公叫做柳比歇夫,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时间管理法,被称作“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奇特的一生》出版于1974年,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作时间管理领域的经典书目。有意思的是,它并不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如何管理时间的工具书,而是一本描写真人真事的文献性小说。它完整地记录了一个普通人时间管理的全过程,可以说是用一个人的一生来印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位柳比歇夫是谁?他的一生为什么会被称作“奇特的一生”?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履历吧。
柳比歇夫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从26岁到82岁这几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涵盖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众多领域。除了研究昆虫这个本职工作,柳比歇夫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的执政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柳比歇夫对于时间管理的严格执行,让他把自己变得像个固定的程序,但实际上,这个人还真不是没有人情味的人。这个人在学术上、在兴趣上、在生活上,并没有边界。你能找到他对于本专业的研究,也能找到他关于文学作品的批评,有时候,他又会研究跟自己领域遥远的学科。柳比歇夫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但是他又做了这样一件刻板的事情,把自己的一生浓缩成了时间账本。
这些就是下面我要详细给你讲的,我会从柳比歇夫时间管理的四个步骤,以及在运用时间管理方面所要遵照的五个守则,为你详细讲解这个奇特的时间管理方法。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大步骤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大步骤。
这四大步骤可以说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精髓。第一个步骤叫做记录,它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精髓。在这个起始步骤,柳比歇夫在自己的日记中忠实地记录了每天把时间用在了哪里,这些记录的误差不超过15分钟。记录这个动作看起来很普通,但这个步骤是柳比歇夫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并固定下来的。作为记录的工具,柳比歇夫用的就是普通的日记本。从1956年以来,柳比歇夫的日记没有一天中断过。无论是在战争的年代中,还是在住院的时候,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儿子去世的那天,柳比歇夫也一丝不苟地做了记录。
所有记录,每一年都是一模一样,这种记录甚至谈不上是什么日记。每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小时几分钟。这些日记和往常我们见过的日记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叙述,没有故事,没有情节。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在柳比歇夫看来,思考和分析,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了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运用在什么地方。
作为昆虫学家,他把自己的工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包括写书、做研究、写读书笔记、写信。第二类是与科研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包括讲课、参与学术讨论会、读文学作品等等。他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耗费的时间,一般是六小时左右。这六小时里的每一分钟被用到了哪里,都可以在他的日记中查到。
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记录时间用到了哪里,柳比歇夫常常需要看表。坚持使用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几年之后,他竟然慢慢拥有了一种能力,那就是:不用看表也能知道自己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并且啊,这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根据他的一位朋友回忆,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散步,一路有说有笑,聊得非常开心。在散步的过程中,柳比歇夫一次也没看过手表,可是啊,柳比歇夫在自己的日记中,竟然准确地记录了当天和朋友散步一共花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你看,这是不是挺神奇的?
就是这么通过长时间的习惯养成,柳比歇夫已经形成非常好的时间感。和其他人混沌过日子不一样,在柳比歇夫这里,时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管是认真工作还是放松休闲,他都能精准地感知时间到底流逝了多少。
通过忠实地记录自己把时间用到了哪里,柳比歇夫得到了自己的时间账本。那么,这个账本该怎么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提到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第二个步骤了,那就是:统计。
每个月的月底,他都会把之前每天记录的基本工作时间加起来,并做好分类。比如,他在某个月的小结中记录自己当月用在基本科研上的时间是59小时45分钟。这59小时45分钟又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校对书稿、研究数学、阅读日常参考书、撰写学术信件等类型。用在阅读日常参考书上的时间被具体到12小时55分。不过啊,柳比歇夫的统计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比如在阅读日常参考书这一项里,他又详细列出了书名、阅读了多少页,以及在每本书上耗费了多少时间,等等。
除了单纯的时间统计,柳比歇夫还会写下自己的分析,分析某项工作没有按照预定的进度完成,是因为哪些原因。年度总结还不够,柳比歇夫还会以五年为时间节点,对自己的工作做一番总结和展望,思考整体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现在你应该很能体会柳比歇夫是如何把“记录时间用在哪儿”这件事情做到极致了吧?当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总结非常重要。如果只记录不总结,时间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柳比歇夫同样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在某一年的年终记录里,他记录道: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共计151小时,娱乐一共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他看过的戏剧、电影、展览,听过的音乐会。
你看,通过认真统计时间被用在哪里,柳比歇夫积累了关于人生宝贵的基础数据。那么下一步,他还会怎么做呢?分析,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第三个步骤。
应该说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并不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尽善尽美的,而是通过对时间分配方式进行仔细分析、不断试错,才固定下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起步阶段,他做了许多种尝试,看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能干多少?哪些工作方法最适合自己?
柳比歇夫有着异于同龄人的稳重,他并没有急于突破自己,而是谨慎地试探着自己的能力极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最终,他形成了一套集时间记录、总结、规划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对精力和时间进行两个维度的管理。比如,在某一年的年终总结里,柳比歇夫提到了“自己这一年经常生病”,所以反映在日记里,他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就比较少。而相应的,阅读非工作类书籍的时间就增加了很多。这同样是对时间的一种有效利用。
如果说前面的三个步骤侧重于认识时间、理解时间,那么最后一个步骤就更侧重于怎么样运用时间了。这第四个步骤,就是反馈。在经过记录、总结、分析之后,柳比歇夫会制定下一时间段的计划,根据现有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在下个时间段里每个方面要花费多少时间、达成哪些目标。在柳比歇夫眼中,反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坚持,还意味着恰当的放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和其他科学家一样,柳比歇夫也是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每当碰到有着无限诱惑力的新知识、新技能,他也会无法控制自己。但如果这样的话,又怎么能保证这些兴趣和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发生冲突呢?其实兴趣太多从来就不是没有时间的理由,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取舍和放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精力的集中。
上边就是我们说的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个基本步骤。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个步骤是记录,也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时间被用在了哪里;第二个步骤是统计,也就是以每周、每个月或每年为单位,统计每件事情占用了多少时间;第三个步骤是分析,也就是分析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哪些运用时间的方法是高效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第四个步骤是反馈,就是根据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做出改变,让自己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其实啊,他的这些方法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只要你有计时器,就可以从现在开始记录自己在每件事上花费的时间,然后开始总结、分析、反馈了。不过,这里有几个要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首先, 是记录的及时性,不要连续做了好几件事情再回过头来一起记录,要一事一记。同时,要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柳比歇夫因为数十年如一日地记录,已经对时间有了本能的感知,所以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在某件事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对于我们刚开始试着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可以尝试用手表、手机计时器等工具辅助一下,只要保证记录的误差不要大于15分钟,就可以了。
其次,选择记录的时间段要相对固定,并且有代表性。如果你要记录自己在某项相对重复的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最好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来做这项工作。因为从长期来看,人在固定时段的状态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每次做这项工作的时间段都不一样,那么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有参考价值。
最后,你还要根据记录情况,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在每周或每月总结的时候,要找出上一段计划中,实际消耗时间与计划消耗时间之间的差额,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效率,重新分配下一段时间。当然了,再好的方法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所以,坚持是在时间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的品质。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
下面,我来为你说说第二个内容: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这些守则,都是柳比歇夫实践时间管理法的过程中,结合人性的弱点总结出来的,它顺应了人类“懒”这个天性。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恰当运用了这五大守则,可以让时间管理法不会成为你的一种镣铐,而是成为运用自如的乐器,有了这个乐器,我们就可以演奏出不同的曲调了。
第一条守则,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不论工作有多困难、任务有多繁重,只要他愿意,就一定能在自己预估的时间里按部就班地完成。但事实上啊,柳比歇夫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从一而终。很多时候,他的本职工作是要为兴趣让路的。因为在柳比歇夫看来,没有什么比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重要,与其被迫在完成工作和满足好奇心之间做出选择,不如索性大方拒绝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而选择兴趣。
比如在1969年,柳比歇夫就接连发表了几篇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一开始是一篇跟科学史有关的论文,接着是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之后他在杂志上发表对文学流派的研究论文,忽然又无缘无故地写了一篇关于堕胎的论文、一篇探讨叔本华思想的文章和一篇研究古希腊罗马战争的文章。
在这里,我们可不要忘了,柳比歇夫的本职工作是研究昆虫。除了那篇跟科学史有关的论文之外,他在这一年潜心研究的问题,其实都和工作毫无关联。但恰恰是他以兴趣为导向的时间运用,反而让他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柳比歇夫看来,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拓宽视野做更多感兴趣的事,也是对时间的最好利用。就拿研究古希腊罗马战争这件事来说,苏联的很多历史学家,都热心地为柳比歇夫寄去自己的学术报告,希望他能多提宝贵意见。这种历史学家向昆虫学家请教历史问题的情况,也算的上是奇观了吧!
第二条守则,不接受紧急的任务。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匆忙完成某项任务的经历。你可能会认为紧急任务往往更重要、更迫切、更值得完成,不过啊,柳比歇夫却倡导我们“不要接受紧急的任务”,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接受紧急任务,就意味着可能会由于时间仓促而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它会打破你原有的节奏,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反而是更费时间的。
那么在面对一项全新任务时,柳比歇夫会怎么做呢?他会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项任务的复杂程度,大概估计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时间,看处理这项新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和预估的情况相同。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安排计划,和时间更加从容地相处。
第三条守则,一累了就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休息?对,你没听错。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里,柳比歇夫应该是最注重劳逸结合的人了。和“想成功就得比别人更拼命”的主流励志观点不同,柳比歇夫一直都在强调放弃和休息的重要性。比如,他从来不以在日记中留下长时间的工作记录为荣,他记下的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刨除了其中所有间歇的“纯时间”。在这一方面,柳比歇夫的直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声称自己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在柳比歇夫看来,这些都是所谓的“毛时间”。只有扣除所有间歇,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工作的那段时间,才可以被当作工作时长记录在案。比如说,柳比歇夫每天的纯工作时间平均是7小时,在他看来,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还需再增加20%到30%,也就是将近9个小时。
第四条守则,保证睡眠时间,每天10小时左右。我们居然在一本讲述时间管理经验的书籍里看到让人多睡觉的建议,是不是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这条守则看起来挺无厘头,但不夸张地说,这完全可以被当作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这条守则,柳比歇夫的方法将永远是纸上谈兵。
在柳比歇夫的眼中,休息也是需要规划、记录、安排、再规划的。因为柳比歇夫采用的时间管理法并不是一种间歇性的方法,而是一种长期的计划。这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压迫感的方法,如果睡得不好,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当你面对一张满满当当的计划表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被计划牵着鼻子走的恶性循环。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离放弃不远了。
第五条守则,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柳比歇夫的记录中,根据性质的不同,工作被分为第一类工作和第二类工作,也就是需要较强创造力和不需要太强创造性的工作。柳比歇夫会把每天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拿出来完成第一类工作,用在第一类工作上的时间也是柳比歇夫最看重、最认真总结和分析的时间。
在精力没有那么集中的时段,柳比歇夫会处理一些第二类工作,这种方法也被他用到了阅读中。根据书的内容不同,柳比歇夫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早上头脑清醒时,阅读哲学、数学方面的严肃作品;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看比较轻松的历史或生物学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休息。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类型,柳比歇夫真正做到了不让每一分钟虚度。时间当然可以被拿来休息,但是在什么时间休息、以什么方式休息,柳比歇夫都会提前计划好。
以上就是给你讲的第二方面内容,运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你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种可能性;不接受紧急的任务,把事情做好比把事情做完更重要;一累了马上去休息,不要为了忙而忙;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自己被计划追着跑;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每一分钟都不虚度。
奇特的一生 总结
说到这,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今天讲解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共有记录、统计、分析、反馈四大步骤。这四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持续精进,螺旋式上升。此外,我们还说到了这四个步骤的一些要点,分别是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代表性、及时反馈和贵在坚持。
其次,我们说到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分别是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保证睡眠时间,以及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这些与主流观点有很大不同的守则,保证了是我们使用方法,而不是方法控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