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檀香刑 ,本文是檀香刑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德国人在抓住了英雄孙丙以后,打算对他实施极其残忍的刑罚。行刑的刽子手,是孙丙的亲家赵甲。不同于以往的行刑,在檀香刑这个仪式上,刽子手和受难者达成了一致,受苦变成了一种成全。在故事的最后,人们记住了孙丙悲壮的形象,他的就义鼓舞了民众。

檀香刑 书籍简介

《檀香刑》是莫言的第六部长篇,是根据家乡高密的一个抗德英雄孙文的故事改编的。孙文因为反抗德国人在山东修胶济铁路,被袁世凯的部下抓住并杀害了。莫言说,创作这部小说最早的起因是声音:一个是火车经过的声音,在胶济线上跑了一百多年的火车的鸣笛声会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另一个声音就是他家乡的地方戏茂腔。他先是和一个民间艺人合作据此写了一出戏,后来从这个戏演变成长篇小说。

檀香刑

檀香刑 作者简介

莫言是中国籍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这个奖项历史上的第108位得主。他能获这个奖,无论是从作品的数量,还是说作品涉及的面,还是说作品的深度,都是实至名归的。莫言的小说创作就像井喷,每一部作品的写作速度都是惊人的。他在写作的时候,保持了一种惊人的气场。莫言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檀香刑 阅读收获

英雄形象是特别难写的,很容易就高大全,而莫言恰恰从反面做到了这一点。

《檀香刑》的背景是当年德国侵占山东后,开始修筑胶济铁路,由于在修建的过程中挖了很多农民的祖坟,引起了反抗运动,运动最终被镇压,而领导者孙文也被杀害。孙文在小说中化名为孙丙。檀香刑是一种特别残忍的刑罚,德国殖民者要对孙丙使用这种刑罚以达到示众的效果。小说就描写了从准备到实施行刑的整个过程,在行刑仪式上,整个小说达到了最高潮。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为了这个仪式在做铺垫。

莫言这个残忍的故事,它有什么艺术魅力?本书就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将从小说的背景开始,为你解析小说背后暗藏的结构,最后再来讲讲,这篇小说特别强的形式感。

你将读到:

  1. 是什么契机让莫言想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是什么在吸引着他?

  2. 主人公孙丙本来有机会逃跑,他为什么放弃了?

  3. 小说中甲乙丙丁四个角色,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4. 小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有什么关系?

  5. 为什么莫言会在里面加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

书籍信息

书名:《檀香刑》

作者:莫言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檀香刑 思维导图

檀香刑

赞(0)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檀香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