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 ,本文是铁皮鼓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这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了战前、战时和战后,当人们想给这段历史下一个结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本书的内容。本书反对简单粗暴的历史观,它完全展现了在一个人类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战争灾难背后,是多么荒谬的现实。格拉斯的叙述技巧和小说观念,继承了德国传统的美学元素,令它们重新焕发出现代的光芒,这对战后德国文化自信的建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皮鼓 书籍简介
《铁皮鼓》是德国在二战后最伟大的小说,包罗万象,具有非常强烈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是与小说中的内容,即二战前后德国市民杂乱彷徨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铁皮鼓》刻画了这段历史中的许多细节,暴露出纳粹党邪恶本质下的平庸。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叫奥斯卡的侏儒,他一出生就智力超群,能够听懂成人的话,他因为厌恶这个世界,主动决定停止长高,一直保持着儿童的样貌。随着他年龄变大,他在自己生活的这条街上也卷入了越来越多的秘密生活。在这些秘密发酵的时候,整个时代也渐渐在起变化,人们和纳粹党的距离越来越近。整个德国在二战前后的历史,就是奥斯卡的成长史。作为这个社会的观察者,他已经对社会彻底失望,只能躲进精神病院。
铁皮鼓 作者简介
君特·格拉斯出生在今天已经属于波兰的城市格但斯克,这座城市曾经居住着很多德意志人,二战前这里也有很多人参加了纳粹党。格拉斯曾经加入纳粹的少年团,到他17岁那年,也就是1944年,他成了一名坦克兵,战后他当过农民、矿工、石匠,最后他把这些经历都写到了《铁皮鼓》主人公奥斯卡的身上。格拉斯虽然没有参加前线战斗,但是年少的这段经历依然令他痛悔不已。战后他的生活一度非常潦倒,住在地下室里,但当他在一个文学聚会上朗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以后,人们认定他是德国正在呼唤的天才作家。他写本书的时候非常年轻,直到他去世,都没有一本作品的影响力超过它。这本书帮助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也借此进入了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伟大德国文学的序列。
铁皮鼓 阅读收获
《铁皮鼓》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处女作。1959年,这本小说的出版揭开了德国这个文化大国在战后复兴的序幕。后来人们更加意识到,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没有几本小说能够在体量和文学性上和《铁皮鼓》媲美。后来这部巨著被拍成电影,在奥斯卡奖上夺得了最佳外语片。《铁皮鼓》是充满德国味道的小说,在审美和思想性上都与许多欧洲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它到底伟大在哪里?
《铁皮鼓》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将从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切入,分析文本之内的故事和文本之外的各种与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潜台词,同时也会分析格拉斯在这部小说里,为何要采用这种美学风格,以及它能怎样帮助我们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铁皮鼓》你将读到
- 一个无名小卒,是怎样依靠读了两章的内容,就使得许多文学大家激动不已?格拉斯最珍惜的奖,为什么不是诺贝尔奖?
-
为什么说《铁皮鼓》是德国文学在战后最伟大的作品?
-
为什么格拉斯要把主人公的外貌设定成一个长不高的儿童?
-
如何理解本书“怪诞”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与德国文化有什么关系?
-
如何理解纳粹党平庸的那一面?什么是恶的平庸性?
书籍信息
书名:《铁皮鼓》
原作名:Die Blechtrommel
作者:[德]君特·格拉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胡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