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群体社会》

自我群体社会 ,本文是自我群体社会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第一个方面,我们从说服、服从与从众三个角度,讲了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其中“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第二个方面,我们讲了群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其中包含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两个方面,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往往会参考群体的行为,而自我实现预言则让我们明白,当人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时,这件事情就更可能发生;第三个方面,我们讲了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明白了像天气这样的物理环境、人口数量等社会环境,以及动作表情等生理情境和人们对他人及对自己的偏见情境,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自我·群体·社会 书籍简介

《自我·群体·社会》是全美五大名校采用的社会心理学标准教材,本书不仅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由来、研究方法,更以很多典型的案例为线索,将那些最为精彩的社会心理学发现关联在一起,深入洞悉了案例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奥秘。本书将会告诉你:他人、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会改变你的态度、影响你的爱情、迫使你服从他人、甚至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自我群体社会

自我·群体·社会 作者简介

《自我群体社会》由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文·纽伯格和道格拉斯·肯里克三位作者联合撰写,其中,领衔主笔罗伯特·西奥迪尼被誉为“影响力教父”。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并获得消费心理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的代表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300万册,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自我·群体·社会 阅读收获

不知你是否曾注意到,在我们身上,存在着很多不由自己控制的反常行为:比如有时你对某件事本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却因为其它大部分人都持不同意见,所以你就会附和着说出和他们类似的想法。再比如说,美国曾经有一位无辜的少年,在发现自己的母亲被人谋杀之后,没多久竟然认为自己就是凶手,而全程中负责审问的警察们并没有使用任何暴力逼供的手段。

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随机出现的,还是背后有迹可循?人们的行为是由自己完全控制的吗?本书将会告诉你:他人、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会改变你的态度、影响你的爱情、迫使你服从他人、甚至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自我群体社会》由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文·纽伯格和道格拉斯·肯里克三位作者联合撰写,其中,领衔主笔罗伯特·西奥迪尼被誉为“影响力教父”。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并获得消费心理协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的代表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300万册,并被《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极富睿智的图书之一。

你将读到:

  1. 什么是“双加工模型”与“认知失调”?

  2. 当别人都做错的时候,你能做对吗?

  3. 为什么围观人数越多,越少有人伸出援手?

  4. 为什么人们相信的事情,就更有可能发生?

  5. 炎热的天气,会对犯罪率有什么影响?

  6. 表情可以改变你的心情吗?

书籍信息

书名:《自我·群体·社会》(新版名为《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

原作名:Social Psychology - Goals in Interaction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谢晓非等

自我·群体·社会 思维导图

自我·群体·社会

赞(1)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自我群体社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