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是乔治·索罗斯于2009年10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发表的五次系列演讲的记录。《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浓缩了索罗斯毕生思想和经验的精华。对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现象,理解金融市场,以及如何通过自身行为改进社会,都有很大价值。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关于作者
乔治·索罗斯,全球顶级投资大师,创办了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量子基金,他一度是全球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他还是一名活跃的慈善家,致力于在全球倡导开放社会的理念。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在这期音频中,我会为你讲述索罗斯思想中的精华,我会把它分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反身性,第二个关键词是泡沫理论,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社会。

前言

在全球投资界,索罗斯是跟巴菲特齐名的宗师级投资者。比较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在金融市场赚了很多钱,但是他们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巴菲特走的是价值投资路线,注重评估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现金流以及估值是否合理。而索罗斯走的路则完全不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索罗斯思想的精华。

索罗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犹太人,出生在匈牙利,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因为纳粹的迫害,曾经不得不用假身份证和假名字才躲过生死危机,这段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他的冒险精神。进入金融业之后,他创办了量子基金,几次著名的战役让他全球闻名,他也曾经一度成为全球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

那索罗斯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先介绍一点背景知识,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一个理论,叫做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是说,所有的信息都会很快被市场参与者领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上。这个理论暗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它假设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都有足够的理性,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

但是,在本书中,索罗斯旗帜鲜明、论据充分地反驳了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无效。一个人在学习投资的路上,在建立自己的投资框架之前,必然会经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的一边是相信市场有效,另一边是相信市场无效。在这本书里,我们会详细解释索罗斯的理论,并结合他征战全球金融市场的经历,来告诉你为什么市场是无效的。听完这本书,你会对投资领域的底层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期音频要讲的这本书是索罗斯2009年10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的一个系列演讲合集,共有五篇,不夸张地说,索罗斯一生思想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五次演讲当中。这本书不厚,但是在我看来,它是一本价值远远被低估的书。如果你想建立能够长期盈利的投资思维框架,那么这本书将是最重要的地基之一。

索罗斯认为,他在金融市场赚钱的思维框架,以及他作为慈善家花钱的思维框架,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这也是他毕生研究的主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为你讲述索罗斯思想中的精华,我会把它分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反身性,第二个关键词是泡沫理论,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社会。

反身性

我们先看第一个关键词,反身性。如果说关于索罗斯你只能记住三个字的话,那么这三个字就应该是——反身性。
索罗斯相信,任何一个人,他认识的这个世界永远是局部和扭曲的。就是说你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正确认识这个世界,不管你多聪明多有经验,你的认识永远是不够准确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盲人摸象,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反身性,就是说不但你对世界的认识是局部和扭曲的,而且你的这个扭曲的观点反过来会影响事情本身。举个例子,当你给某个人贴上一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有可能对这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随机抽取学校的某个班级,让教育专家去评估班上的哪些学生更有潜力,然后给了班主任一份“最具潜力的学生”名单。事实上,由于这是一个实验,名单上的学生其实是随机抽取的。但是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之后,实验者发现当初名单上的学生真的在各方面都超出了班级的平均水平,他们成为优等生的概率明显变大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反身性的例子,说明我们对于事物或者对人的看法,会影响事情本身。
要更深入地理解反身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分解一下人的思维功能。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思维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叫做认知功能;另一个是改变境况,让环境对我们有利,叫做操纵功能。
简单地说,认知功能,就是你去认识事物的规律,认识世界的规律,认识自然的规律。我们学习任何事物的过程都需要用到认知功能。那么操纵功能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索罗斯把操纵功能划归到思维里面,但是实际上,他所指的操纵功能并不仅仅发生在主观思维领域,还包括了从思维到行动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书中索罗斯所举的一些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为了进一步理解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说过的那个关于教育的实验。
一个班级上,不同学生的成绩肯定有好有坏。我们倾向于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智商更高,未来的潜力更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就是人类思维中的认知功能。但这种认知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很可能某些学生在这个年龄不爱学习,但是他的综合能力很强,未来的潜力也很大。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总是难免局部和扭曲。
在这个实验中,教育专家指定了一份“最有潜力的学生”的名单,并且交给了班主任。这份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名单上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好的。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操纵功能。我们直接去改变境况,并没有依赖认知。
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分开来看本身很好理解。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某些时候,这两个功能会变得相互影响。在刚才那个实验中,教育专家随机挑选了一份名单,却号称这是最有潜力的学生名单,并且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看到这份名单之后,认为教育专家很权威,很可能会更积极地看待名单上的学生。这就是操纵功能影响了认知功能。
由于班主任更积极地对待名单上的学生,甚至可能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得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真的变得更好了。这个结果会进一步使得班主任相信教育专家的名单,然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对待名单上的学生。这就是认知功能影响了操纵功能。
因为这两个功能经常相互影响,就导致了事情的结果具备不确定性,非常难以预测。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在很多学科里面,比如物理学、天文学,经常能够做出非常精准的预测。比如我学好了牛顿物理学,就能够准确预测行星的轨道。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恰好说明了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的不同。
人类在面对自然现象的时候,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是分开的,互相不会影响。事实上,不管在认知上你的牛顿力学学得好不好,都不会影响行星本来的轨道。由于这种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的独立性,我们预测自然现象就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你对规律的认知足够深刻,一般都能够做出准确预测。
但是跟自然现象不同的是,跟人类社会相关的现象是非常难以预测的。比如经济、政治等等诸多跟人类有关的活动。为什么无法精确预测呢?原因就是在人类社会现象中,存在大量的反身性。认知功能和操作功能会相互影响,导致结果的不确定。
所以索罗斯认为,这里应该有一个二分法。人类在面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必须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里也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二元论并非绝对,有些学科就介于两者之间,比如生物学。
听到这里,你也许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牛顿那么天才的科学家,却因为炒股亏掉了两万英镑,相当于他当时十年的薪水。原因就在于,很多自然现象是可预测的,而金融市场几乎是不可预测的。据说牛顿当时说了一句话:“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既然说到炒股了,那么我们就来讲讲金融市场。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赚了那么多钱,到底跟上面提到的思维框架有没有关系呢?索罗斯的答案是,有,而且关系很大。
他提出了认识金融市场的两条规则。第一条,市场价格一定会扭曲基本面,扭曲的程度可能微不足道,也可能十分严重。简单地说,就是价格无法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或者企业的基本面。
发现没有,这一点是直接跟有效市场假说背道而驰的。所以索罗斯一直看不上有效市场假说。因为他自己的理论框架直接就跟有效市场假说不兼容。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会准确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或者企业的基本面,而索罗斯恰恰认为不可能。
关于金融市场的第二条规则,就是金融市场不会单纯消极地反映基本面,它能够反过来影响基本面。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价格的扭曲反过来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状况或者影响企业的基本面,这其实就是刚才讲的反身性。
举一个例子。投资中有一个著名的陷阱叫做“反身性陷阱”。比如有一家 A 公司,假设我估算这家公司内在价值是10元,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当股价跌到6元的时候,就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买入点。但是可能的陷阱在于,当股价真的跌到6元的时候,这个低迷的股价引发了连锁反应,比如银行找这家公司要催收贷款,从而导致 A 公司的内在价值已经不值原来估算的10块钱了。这就是反身性陷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备这种反身性。一般来说,负债比较高的公司,容易具备反身性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投资中特别需要注意评估的问题。


泡沫理论

上面讲的是今天的第一个关键词,反身性。这三个字可以说是索罗斯的思维框架的核心。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关键词,泡沫理论。
索罗斯研究了金融市场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并且发明了泡沫理论。
在理解泡沫理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对有趣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
举个例子来说,当股价偏离它的内在价值,上涨到一定的程度,投资者认为价格被高估了,因此买的人变少,卖的人变多,此时股价会回落,更接近它的内在价值。这就是负反馈。负反馈是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长期来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它可以永远进行下去。
而正反馈则相反,正反馈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在金融市场经常表现为,股价上升导致基本面改善,基本面改善又进一步推动股价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在现实中,正反馈往往是一个接着一个连续地出现,开始的时候是向某一方向自我强化,但最终会达到逆转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正反馈的过程不一定能走完,在任何时刻都可能被负反馈终止。
在理解了负反馈和正反馈之后,索罗斯提出的泡沫理论就比较好理解了。他认为,每个泡沫都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实中主导的内在趋势,另一个是对这个趋势的错误理解。当趋势和错误理解两者彼此强化的时候,就会启动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
这就是泡沫形成的过程。历史中我们所看到的大牛市或者大熊市,都是这种趋势自我强化的产物。
但是,一切都有尽头。当趋势越走越远,到了某一个阶段,人们发现自己的预期跟现实之间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承认这种错误,也就接近了趋势转折的临界点。就像一辆过山车凶猛地向上爬坡,不管到达了多高,终归会从山的另一面滑下去。
给你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地产的泡沫过程。房价上涨的因素是信贷便宜并且容易获得。房价上涨后,房产作为担保物的价值也跟着上升。这样的情况下,又能进一步获得新的信贷,新的信贷又进一步推动房价的上涨。一轮大的房价上升的趋势,往往就是这样自我强化的过程。直到最后,信贷量达到极限,不得不逆转,造成强迫清算,房价开始下跌。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索罗斯的泡沫理论:泡沫每隔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并且泡沫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预计的都要长。泡沫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加强的正反馈。当然,这种趋势的自我加强是有极限的,泡沫最终会有破灭的一天。
索罗斯其实就是用这样的理论框架,在全球的金融市场寻找机会,寻找泡沫破灭的临界点。比如2007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用反身性的理论做出了预测,他的基金也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受益者。这一轮危机中业界很多基金损失惨重,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2007年收益达到32%,2008年在惨淡的金融危机中还保证了8%的收益。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索罗斯依靠泡沫理论赚了很多钱。但是他自己对于泡沫是非常担忧的,也提出了如何防止泡沫的政策建议。
索罗斯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金融市场可以自我调节,所以应该听之任之。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我们高估了金融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
既然金融市场有产生泡沫的趋向,那么,金融监管机构就应该想办法,防止泡沫变得太大。即使监管机构在这个干预的过程中犯错误,他们也应该去干预,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
上面讲到的是今天的第二个关键词,泡沫理论,这是索罗斯的理论框架中很值得强调的一点:他发明了泡沫理论,也利用泡沫理论赚了很多钱。但是他自身对于金融市场的泡沫是非常担忧的,并且提倡政府对泡沫形成的过程进行强有力的干预,而不是听之任之。

开放社会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三个关键词,也是索罗斯的后半生用了最多精力去推广的一个理念,叫做开放社会。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一些哲学的内容,因为索罗斯对哲学非常感兴趣,可以说他是金融界最像哲学家的人。
要理解开放社会,首先要提到一个哲学家,这个人是索罗斯最尊敬的老师,叫做卡尔·波普。卡尔·波普曾经写过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做《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书中他提出,在开放社会中,人们可以自由地持有不同的见解,观点不同、利益不同的人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这也是对索罗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索罗斯的整个理念,就是在卡尔·波普提出的开放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有意思的是,索罗斯提到了自己的一次中年危机。在他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当时他管理的对冲基金规模达到了一亿美金,其中有四千万美金是他的个人财产。他觉得为自己和家庭挣的钱已经足够了,而继续做对冲基金的压力很大,对人的消耗也非常大。那段时间他有点迷茫,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最终他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就是建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开放社会的基金会。
不过索罗斯对他老师的理论并不是盲目地遵从,而是在卡尔·波普的基础上做了修正和改进。他根据自己长期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反思,认为卡尔·波普提出的开放社会理念中,存在一些弊端。
按照卡尔·波普的观点,由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局部和扭曲的,每个人都无法达到认知的完美。既然如此,那么一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选举自由的社会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组织形式。
索罗斯认为,开放社会的理念中有一个缺陷。卡尔·波普主要考虑的是人对现实的理解,也就是认知功能。这里面暗含了一个假设,就是思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但是,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如此。人对现实的操纵功能,会在某些时候比认知功能更加强大。
我们在前边说过,人的思维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认知功能,一个是操纵功能。索罗斯发现,人类很多时候更强调认知功能,而忽略了操纵功能,这种习惯来源于十七到十八世纪的启蒙时期。在启蒙时期,人类对自然力量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还比较少。所以,我们倾向于把现实想象成为消极地等着被发现的东西,而忽视了人对于现实本身的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解自然现象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把它扩展到人类社会相关的领域中就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启蒙期谬误。索罗斯认为,卡尔·波普就是陷入了启蒙期谬误。
事实上,索罗斯本人对于人类思维中的操纵功能是非常重视的,他也非常积极地主动参与一些政治事务。比如,索罗斯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印象非常不好。他认为小布什宣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对全世界说谎。最终小布什还以这个谎言为借口向伊拉克宣战,这场战争严重违反了人权。因此,在小布什第一届任期的后半段,索罗斯募集了大量资金,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试图阻止小布什连任美国总统。
然而在2004年,小布什还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挫折,使得索罗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索罗斯认为,小布什之所以能够再次当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扭曲现实,操纵别人的思维。这充分体现了一种后现代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既然现实是可以操纵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给认知功能优先地位呢?为什么不直接操纵现实呢?
索罗斯认为,小布什政府在操纵现实上就非常成功。通过对恐怖主义宣战,小布什让整个美国都站到总统的一边,为入侵伊拉克铺平了道路。但是事实上,入侵伊拉克最终却使得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急转直下。
索罗斯指出,如果无视客观现实的存在,只去强调和行使操纵功能,就会陷入后现代谬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客观现实的核心是无法被操纵的,后现代谬误忽略的正是这个核心。
此外,尽管现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操纵,但是结果肯定会与操纵者的意图发生偏离。这种偏离必须保持在最低的限度,否则会出现大问题。
我们小小地回顾一下,刚才讲了两个谬误,一个是启蒙期谬误,只注重认知功能,而忽略了操纵功能。另一个是后现代谬误,只注重操纵功能,而忽略了认知功能。而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框架,同时重视这两个功能的作用,是一个更完整的框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开放社会的理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索罗斯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我们应该区别地对待市场行为和政治行为。
市场机制的特征是非道德的。你的一块钱和他的一块钱完全等值,我们不需要去管这个钱是怎么获得的。这一点使得市场变得非常有效,参与者并不需要考虑道德因素。
但是政治的运作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比如美国的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由人民选出代表来行使权力,本来当权者应该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但实际上,他们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上。毕竟竞选要花很多的钱,当选的代表必须要给出钱的人回报,这是游戏规则。在这里,金钱就污染了政治,特殊利益被放到了公众利益之上。
索罗斯在这里强调了道德的作用。他认为我们应该在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中划分一条界线。经济活动中,市场允许参与者自由交易,以利润为动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政治领域中以利润为动机就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把公众利益放在最前面,必须重视道德的因素。
所以人应该区分自己的角色,到底是市场参与者还是政治参与者。如果是市场参与者,我们就可以尽情地追求个人利益。如果是政治参与者,我们就应该把公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就是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理念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总结

好,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期音频的内容。我们总共讲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反身性,这也是索罗斯思维框架中最核心的概念。索罗斯认为,人的思维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认知功能,一个是操纵功能。人类在面对自然现象的时候,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几乎没有互相干预。所以认识事物的规律就变得比较简单,一旦你掌握了规律,做出预测也比较容易。
但是在面对人类社会现象的时候,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就变得不独立了,而是相互干预。这就使得事情的发展具备了天然的不确定性,要预测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虽然我们可以预测行星的位置和变化,但是没办法预测股价的波动。
理解反身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现实中需要对一个事物做出预测的时候,就应该先区分它是属于自然现象,还是人类社会现象,先评估这个事物的反身性,会极大地降低我们犯错误的概率。
第二个关键词是泡沫理论。索罗斯发明了金融市场的泡沫理论,他应用这套理论赚了很多钱,成为了全球投资界最成功的人之一。他认为,一个典型的泡沫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开始,然后加速,进一步强化,然后进入黄昏期,到达逆转点,然后加速下跌,在金融危机中破灭。
索罗斯应用他的泡沫理论,在全球金融市场寻找趋势的拐点,甚至运用他的资金优势和影响力,人为去推动拐点的到来。这是他赚钱的法宝。
当我们理解了泡沫理论之后,就能够重新认识金融市场的很多现象。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社会。这也是索罗斯在五十岁之后,花了最多时间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开放社会这个概念是索罗斯最尊敬的老师卡尔·波普提出的,是一种近似于民主制度的社会组织形式。但是索罗斯在老师的基础上,对于开放社会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他认为他的老师卡尔·波普过于重视认知功能,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启蒙期谬误。而现代的美国政治,比如小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又过于重视操纵功能,陷入了后现代谬误。
索罗斯对开放社会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个界线原则。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分清楚自己的角色,是市场的参与者还是政治的参与者。如果是市场的参与者,就可以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如果是政治的参与者,就应该把公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这是索罗斯提出的进一步改善这个世界的良方。这个良方,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我们回顾索罗斯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反身性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一方面,他非常重视认知功能,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观察和总结世界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他也很重视操纵功能,比如2004年他试图阻止小布什连任美国总统,就是在运用操纵功能,试图改变这个现实世界。虽然没成功,但这不妨碍他再去尝试。

赞(1)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