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兵志》

绿营兵志 ,本文是绿营兵志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绿营是清代的国家正规军军种之一,以汉人为主。清朝入关后,采取了汉族大臣的建议,在每个省都建立驻守军队,这就形成了绿营。绿营为清政府快速统一、巩固政权,发挥了八旗不能取代的作用,甚至在西北,还成为国家边防的主力部队;但是,清政府在重视八旗、限制绿营的指导思想下,出台了多种不利于绿营发展的政策,从兵力、职责、装备、晋升等四个方面来限制绿营,加上绿营自己沾染腐败习气,终于不可避免地衰败了;经过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接连打击,绿营再也不复当年之勇,成为存在感很低的二等军队,逐渐让位于新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勇营,直至退出历史舞台。而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还能从绿营的沉浮中看到“军事制度的变动,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绿营兵志 书籍简介

《绿营兵志》是罗尔纲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以研究清代国有汉军即绿营的起源与沿革、组织管理制度为主题,详细分析了清代绿营这一兵种的组织结构、统辖关系、升迁考核制度、俸禄军械等内容。全书分为3卷15章,附有详细的绿营营制表,堪称清代绿营的百科全书。

绿营兵志

绿营兵志 作者简介

《绿营兵志》作者罗尔纲,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对于罗先生的学术风格, 其女罗文起认为他的治学特点有四个方面:其一,披荆斩棘, 辨伪求真;其二,善于独立思考, 敢于探索创新;其三, 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其四,刻苦学习,锲而不舍,不断前进。

绿营兵志 阅读收获

绿营是清朝入关以后建立的、以汉族军人为主的部队,收编了很多原明朝军队;起初的作用是弥补八旗兵的数量不足,充当战场辅助,后来为了应对此起彼伏的地方起义,他们承担了维持治安的职责,但最终凭借在战场上的表现,成了近代以前清朝事实上的主力部队。

清朝在军事上倚重绿营,但出于对汉人武装力量的戒心,从兵力、职能、武器配备、晋升机制四个方面,处处对绿营加以限制。这些限制加上绿营自身的腐败,终于导致它逐渐没落,失去战斗力。而绿营没落造成的军事力量真空,又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类的汉族大臣提供了成长空间,他们凭借地方武装起家,凭借军功,成为政治新贵,又反过来极大影响了晚清的政坛格局。

你将读到:

  1. 从允禵到年羹尧,抚远大将军为什么总是不得善终?

  2. 清朝定鼎中原,八旗和绿营谁的功劳大?

  3. 绿营兵为什么贡献大,却难有好前程?

  4.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湘军、淮军,为什么能取代绿营?

  5. 绿营兴衰的背后,折射了怎样的历史轨迹?

书籍信息

书名:《绿营兵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罗尔纲

绿营兵志 思维导图

绿营兵志

赞(0)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绿营兵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