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怪圈 ,本文是我是个怪圈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本书的讨论从“自我”这一议题的内在张力入手。一方面,日常思维需要预设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却表明大脑中没有“自我”的对应物,这只是我们用来表征世界的符号而已。自我是个怪圈,意味着它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表征方式,却并不让人们通达符号层次以下的真实脑过程。实际上,自我要求人们沉浸在符号表征的世界中,这既可以说是一种幻觉,更应该承认它就是人类最真实的生活。
思维导图:https://deepinbook.com/i-am-a-strange-loop/i-am-a-strange-loop.html
我是个怪圈 书籍简介
自我是哲学思考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就提出哲学反思是以“认识你自己”为根本目标。侯世达教授从当代哲学与认知科学的跨界视角,全景呈现了认识自我的种种哲学疑难,尝试借助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新进展,为这一古老的哲学主题赋予某种全新的、更加有时代感和影响力的理解。
我是个怪圈 作者简介
《我是个怪圈》的作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中文名为侯世达,是一位认知科学和哲学之间的跨界学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认知与计算机科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擅长从跨界的视角探讨心智、认知、计算和诗歌翻译,专门翻译了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他的专著《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曾获得非虚构类作品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誉为心智议题的跨学科第一奇书。而《我是个怪圈》则是他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2007年出版即获得《洛杉矶时报》科学写作图书奖。
我是个怪圈 阅读收获
自我是哲学思考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就提出哲学反思是以“认识你自己”为根本目标。在《我是个怪圈》这本书中,侯世达教授从当代哲学与认知科学的跨界视角,全景呈现了认识自我的种种哲学疑难,尝试借助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新进展,为这一古老的哲学主题赋予某种全新的、更加有时代感和影响力的理解。
《我是个怪圈》的讨论从“自我”这一议题的内在张力入手。一方面,人们的日常思维离不开“自我”的概念,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是很多常识判断与推理的前提。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特别是脑科学的成果并不支持这种常识图景,反而更加强调大脑中没有“自我”的对应物,这只是我们用来表征世界的符号而已。作者认为,承认常识图景与科学图景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是我们正确认识“自我”的第一步。自我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表征方式,然而并不能让人们通达符号层次以下的真实脑过程。实际上,自我要求人们沉浸在符号表征的世界中,这既可以说是一种幻觉,更应该承认它就是人类最真实的生活。
《我是个怪圈》你将读到:
- 自我究竟是什么?
-
作者为什么将自我定义为一个怪圈?
-
从这个怪圈的观念如何解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否有可能把爱人的自我整合到我们自己的头脑中?
书籍信息
书名:《我是个怪圈》
作者:侯世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