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当下没有比“创新、创业”更热、更让人激动的词了!那么以前它们是什么样的地位呢?早在三十年前,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就提出了许多洞见。真正的智慧不会因岁月褪色,穿越时光,反而熠熠生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价值

当下没有比“创新、创业”更热、更让人激动的词了!

那么以前它们是什么样的地位呢?早在三十年前,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就提出了许多洞见。

真正的智慧不会因岁月褪色,穿越时光,反而熠熠生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2005)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一生从事管理学研究和企业管理顾问,先后出版《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其管理学思想影响了数代企业家与学者。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正文

引言: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与德鲁克

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是前苏联的经济学家,研究农业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

1926年,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长波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会陷入经济盛衰的长期循环,倾向于重复一种持续50-60年的扩张与紧缩的周期。这个周期被称作“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科技发展兴衰相当吻合,因此有了众多信徒,被奉为圭臬。

2.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在美国失效

彼得·德鲁克认为,所谓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无稽之谈,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摆脱了这一周期。

在1965年到1985年的二十年间,美国新增了4000万个就业岗位。是什么让美国经济如此不同?一般观点认为“高科技”是其中的主要动力。但德鲁克并不认同“高科技”的作用。

他指出,美国经济提供的4000多万个工作岗位中,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不足五六百万。新成立企业中,也只有1%的企业和“高科技”有关。彼得·德鲁克认为,美国经济中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一、创新的七大来源

1.意外事件

意外的成功带来最多的创新机遇,而且风险最小、过程也不艰辛。需要做的是重视意外、发掘意外背后的价值。

面对家电销量的意外增长,梅西百货和布鲁明戴尔百货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终一个错失机遇、一个迎来大发展。

当然,意外事件也不止包括意外的成功,还包括意外的失败。无论如何,意外总是值得研究,说不定创新就藏在不远之处。

2.程序需要

“需要是创新之母”,而作为创新来源的“需要”很明确、很特别,是程序的需要。德鲁克说:“这种需要,既不含糊,也不笼统,而是非常具体的。”

以贝尔电话公司为例。早期电话接线依靠人工,随着业务普及,人员需求不堪重负。但接线是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贝尔公司因此设计出了自动交换机,代替人工使用。

3.产业和市场结构

产业和市场结构往往会延续多年,而且看似十分稳定,以至于大多数人会认为一切已经注定,不会有新的变化。但德鲁克并不认同这种短视的看法。

德鲁克说:“实际上,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对脆弱。一个小小的冲击就会使它们瓦解。”

因此,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创新的重要来源,而且影响深远,一旦抓住机会甚至可以弯道超车、一举建立优势。福特汽车推出的“T型车”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4.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情况、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情况。最为清晰易懂,而且有着能够预测的结果。

德鲁克曾经根据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生数量将超过千万。但当时多数大学都不接受这一预判,只有少数大学如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接受预测,提前为增长的人数做好了准备。

人口变化中的“婴儿潮”“银发潮”等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眼前国内开放二胎生育,势必又有一轮“婴儿潮”。

5.认知的变化

社会整体认知的变化会为创新带来机遇。比如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会带来医疗保健行业的大发展,社会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则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在书中,德鲁克举了“中产阶级”的例子。类似中国当下,美国也经历过中产阶级兴起的时代,人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渴望获得社会认同。这时,一位商人看到了商机,开始推销《大英百科全书》,宣传“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都要有一套百科全书”。这一策略大获成功。

6.新知识(硬创新)

最常见、最显而易见的创新模式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新变革,也最容易理解。例如青霉素的发明带来了一系列药物领域的变革;发动机的发明和改进引领着汽车业的不断革新,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新突破。

近几十年,互联网的发明也是一种新知识,带来了时代的全新变革,互联网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不断突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步步向前,不断创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二、创新的原则

1.对机遇的分析和机遇来源的彻底思考

理性vs感性,多看多问多听

这两个原则可以合二为一,强调的都是对机遇的冷静分析和思考。面对创新机遇,需要深入思考,做出决断,而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头脑发热、贸然行动。

电影《大空头》中,投资人深入社区调查经济情况,准确判断金融危机,堪称抓住机遇、分析机遇、多看多问多听的典范。

2.一次最好只做一件事

专注是创新的保证,分心往往难以成功。这也是确保创新实践得以持续的准则。德鲁克说:“如果它不够简单,就无法操作。如果太过复杂,就难以修正。”

3.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要先在特定领域取得领导地位

德鲁克认为,创新开始时不能设定太远的目标,这样往往会失败。要从细微处入手,慢慢走向成功。

但苹果挑战了这些原则,出生就瞄准领导地位,而且获得了成功。这是对传统的颠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三、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

1.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

半年开两天会,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高管与各部门人员举行非正式座谈

这一点针对公司管理层。管理层要把目光放到寻找创新机遇上,要想到公司的增长,通过创新去获得机遇,不能只盯着财务报表。德鲁克建议高层每月开两次会议,一次专注解决问题,一次专注寻找机遇。

德鲁克建议公司每半年拿出两天开会,专门发现和解释内部的表现,找出问题。高管还要与员工座谈,了解进展。

2.企业创新的禁忌

①不要把经营部门和创新部门放在一起:经营部门和创新部门往往无法共存,混杂在一起会影响各自效率。

②不要脱离已有的事业领域创新:创新也要有基础,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已有领域出发也会事半功倍。

③收购很少会成功:德鲁克对企业并购持怀疑态度,因为那个时代的并购往往是大规模重组,体量过大。现代收购大多选择收购但不合并,保留各自独立性,避免问题。

3.公共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不止是“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例如医院、公共卫生、邮局、学校,也需要企业家精神。

公共服务机构实践企业家精神有以下难点:

①依靠拨款,完成指标是首要任务;

②依赖因素众多,改变更加慎重;

③行为来自道德义务而非经济义务。

美国林肯市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的政府部门把供给者(政府)和供应商分开,外包给企业,既节省了资金,又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四、四种企业家战略

1.孤注一掷

苹果和优衣库属于典型的“孤注一掷”策略,认定优质产品、全力打造。

这种战略如果成功,收获很大,但一旦失败,回旋的余地也很小,往往得不偿失。

2.攻其软肋

攻其软肋是一种针对性策略,指的是找到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加以精确打击。

网络巨头腾讯是运用这一战略的专家。在很多个分类领域,腾讯都不是第一个进入的,没有先发优势。

但腾讯的优点在于善于观察,总是等到市场有所发展、战略有所准备之时,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后来居上。

3.生态利基

“利基”指一个专门的细分市场,规模不大、利润不一定高,但独占性强。一旦占据这个角落,会拥有市场上的绝佳优势。

生态利基包括收费站策略、专门技术、专门市场,三者择其一都会拥有生态利基。收费站:凡是从事某业务,必须经过;专门技术:独占某种必备技术,如利乐;专门市场:独占某地或某领域市场。

4.改变价值和特征

改变行业的价值、重塑行业的特征,是一种对全行业的改造,这种战略最为彻底,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例如现代邮政系统的变革,就是改变行业的案例。在邮票发明之前,邮寄过程非常复杂,直到罗兰·希尔发明了邮票,一切迎刃而解。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结语

社会需要企业家精神、需要更多的企业,既可以安置劳动力,又可以提高效率。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成为主流、创业成为常态。更多地参与创业、创新,培养每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更多地体验创业的人生,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赞(2)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