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传》:苦战义乌!以情动人

任正非传,苦战义乌!以情动人。在华为内部被称为是义乌开局战,一开始他们都低估了困难程度,没想到他会变成一场持久战,数年之后,华为的团队才从义乌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撤离。 任正非传读后感任正非传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1. 《任正非传》:前半生惨到极点!
  2. 《任正非传》:伟大的华为!从卖减肥药起步
  3. 《任正非传》:苦战义乌!以情动人
  4. 《任正非传》:华为的自我革命!向管理要效益
  5. 《任正非传》:外御强敌!内战群狼
  6. 《任正非传》:南征香港!北进俄罗斯
  7. 《任正非传》:逆袭欧洲!反攻美国
  8. 《任正非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9. 《任正非传》:世纪之讼 步履艰难
  10. 《任正非传》:华为的虚拟股改革
  11. 《任正非传》:人才战略,鲶鱼效应
  12. 《任正非传》:积极布局,死磕未来

任正非传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本书,任正非传,昨天说到了,在华为研发数字交换机的时候,企业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很多人都动摇了,想回去继续卖他们的产品,别再搞什么研发了,但是任正非却严词拒绝,他觉得如果不去追逐世界一流的技术,只满足生产普通产品,华为永远都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不管反对者多么的激烈,任正非都打定主意,他要孤注一掷。也因此,华为很多的内部精英都离他而去。只有郑宝用和毛江生没走,一直坚守在他身边。

就是在这样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下,C08数字交换机研究成功了,并生产出了2000台,任正非的坚持终于产生了回报。下一步就是怎么把它卖掉的问题了。

但是这个产品却因为一些技术细节,一拖再拖,而任正非也没少冲技术部门发脾气。好不容易成品出来了,但在浙江义乌的订货会上,却被别人吐槽性能不佳,呼损大,死机,断线,信号质量差,几乎所有毛病华为占全了。于是任正非带着技术团队,急忙赶往义务电信局去解释情况。在这里他们又展开了开发,帮助客户解决使用中的问题。据说这里条件很艰苦,经常研发团队要裹着棉衣干活,连口开水都喝不上。这在华为内部被称为是义乌开局战,一开始他们都低估了困难程度,没想到他会变成一场持久战,数年之后,华为的团队才从义乌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撤离。

也正是因为华为的这种服务态度,感染了义乌电信局,主要是征服了当地的领导,一位叫做丁建峰的领导,对华为的产品评价还是很高的。这才留住了客户,这场开局之战虽然有波折,但总算是大获全胜。

任正非有了义乌的根据地,带着他的华为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渐拓展农村市场,他是这么想的,外国先进的设备,不一定适合农村的地形地貌,他们不了解农村,这就是华为的机会,所以他们在研发上故意打差异化,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在深圳大本营,他们也继续优化C08交换机,这一工作直到8年后才算正式完成。

虽然C08交换机取得了销售上的成功,但永不满足的任正非,又把目光盯向了更高的目标,万门机的研发,继续让郑宝用挂帅,郑宝用当时在华为的地位,已经高不可攀,他当时鼓励研发团队,如果万门机研发出来,我保证帮你们卖出10台,这在当时已经是振奋人心的话,但是后来现实却是,万门机配件卖出的数量达到了几十万台。

这时候另一个重要员工出现了,他就是李一男,这个人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出身,1993年进入华为的时候,李一男才22岁。但是他天赋异禀,极具创新能力,十分被郑宝用器重。在万门机的研发中,整体的思路都是李一男提出的,那就是中体西用,他们将美国英特尔的总线技术移植到华为,但是这个思路一开始并不顺利,白白浪费掉了20万美元的设备。

不过任正非和郑宝用却很宽容,任正非说,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华为的企业文化本身就不追求百战百胜,而在于战局不利的状况下培养出抗风险的能力。后来他们积极总结,又想到一个想法,那就是用光纤连接模块的方式,取代总线技术。不过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即便在美国这样的科技大国,当时的光纤技术也不成熟,于是李一男采用了另一种光纤传输技术,准SDH技术,他可能当时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东西后来竟然成为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光传输技术。

虽然有了一次失败,但是任正非仍然用人不疑,此时李一男已经是万门机研发小组的总经理,一些老员工都再给他打下手。当时正值94年世界杯,华为很多员工都是球迷,于是任正非也灵活了一下,修改了工作时间,让他们工作到凌晨3点,然后大家聚在一起看球,第二天上午睡觉,下午再开工,这样大家就能踏踏实实,精力饱满的投入研发了。

研发一边进行,另一边就开始拓展市场,任正非选择把万门机的推广地点设在江苏的二线城市,邳州,这次华为不再转战农村,而是选择强攻城市。华为把第一门配置万门机的C08交换机,装在了县级电信机房,这各地方的电信人员,其实当时是有顾虑的,因为他们失败过,之前他们用的是上海贝尔的产品,但是最后失败了,当地需求太多,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尴尬。贝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扩容,但是这下就耽搁了一年之久,所以邳州电信才决定试试华为的万门机。所以这次华为的产品,相当于跟贝尔的产品,当场比武。

而结果,却是相当糟糕,外形上华为就显得相当土鳖,然后功能和电路也不稳定,此时的李一男像泄了气的皮球,他对同事说,我可能干不下去了,以后你们接着干吧。不过另一位员工,叫余厚林他有着很强的接线能力,他认为自己的产品不应该如此糟糕,于是就去查看,果然接线上出了问题,经过他调整后,华为总算是是解了燃眉之急。不过调试还是必不可少的,一直搞了两个多月,这期间,任正非一直亲力亲为,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最终结果是好的,华为取代贝尔,拿下了邳州电信局这个客户。

这下华为的腰板硬了,任正非也许下豪言壮语,10年后要跟AT&T还有阿尔卡特三分天下。而事实上,三分天下确实出现了,但是AT&T和阿尔卡特都已经物是人非。

中国的通信事业,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我们注定要用10年的时间,走过美国几十年的路程,90年代,就是这么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四大运营商高速发展,他们也在科研,销售,管理上投入了不少,这也客观上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崛起,比如老齐之前给大家讲的腾讯传,腾讯一开始就是趴在移动身上吃奶的企业。而在20世纪末的时候,通信行业里已经出现了中兴四将,也叫作巨大中华,巨龙,大唐电信,中兴通讯,还有任正非的华为,巨龙,大唐在北京,中兴和华为在深圳,不知道是不是北京风水不好,北京的这两家来的晚去的也快,当任正非推出数字交换机的时候,北京这两家还没出现,但到了2006年巨龙就已经被贱卖,价格只有惊人的4500元,当然附加条件是付清员工工资。而大唐电信也早就st了,2018年市值只剩下了40亿,深圳的这两家,中兴通讯市值达到600亿,怎么着也算是个大企业,而华为始终没有上市,如果它上市的话,2018年末,以他营收6000亿的能力,保守估计也有上万亿市值。

当然,那个年的,大家的对手主要是洋品牌,比如上海贝尔,就是比利时人与邮电部合资的公司,拥有设备和资金甚至政策上的优势,疯狂捞金。此时任正非,联合国内企业发起了阻击战,而对抗国际品牌的杀手锏就是价格战,1991年国产程控交换机的价格是400美元,而到了1994年,就已经下降到了50美元。但国内企业的销售额却稳步提升,1998年,巨龙销售额30亿,刚刚出生1岁的大唐电信也有10亿,而中兴已经到了40亿,华为此时更是拥有89亿,已经开始领跑。但很可惜,巨龙和大唐的人太短视,只顾卖他们的04交换机,而不知道去继续研发,所以慢慢掉队。这里面大唐更可惜,当时他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一家,因为他掌握了CDMA的知识产权,号称3G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大唐电信刚上市,就是巅峰,2000年股价是现在的4倍,只有07年牛市,11年反弹,和15年的牛市回到过那个位置。

任正非的华为,充分吸取了这两位盟友也是对手的经验,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候,接管了他们的市场,千禧年前后,巨龙的股东们开始内耗,而华为则四面出击,巨龙的根据地根本不堪一击,大部分市场都开始使用C08程控交换机,而只有垃圾箱内才能找到04机的残骸。任正非的闪电战,让巨龙一败涂地。与此同时,华为对于大唐也展开了扰乱战略,刚才说了大唐拿下了CDMA标准,此时他们沾沾自喜,而忽略了另外两种标准,而华为和中兴则开始布局接入设备,加大科研投入。从而等待时机,远远超越了大唐,也瓜分掉了大唐的市场。虽然在国内市场风卷残云,但华为的心思却并不在此,那么任正非此时在考虑什么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赞(1)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任正非传》:苦战义乌!以情动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