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传,伟大的华为!从卖减肥药起步。到此为止,幼年不幸,裁军,开除,离婚,被骗,几乎所有不幸的事,都让任正非赶上了,而此时他已经43岁。任正非传读后感和任正非传读书笔记总结如下。
- 《任正非传》:前半生惨到极点!
- 《任正非传》:伟大的华为!从卖减肥药起步
- 《任正非传》:苦战义乌!以情动人
- 《任正非传》:华为的自我革命!向管理要效益
- 《任正非传》:外御强敌!内战群狼
- 《任正非传》:南征香港!北进俄罗斯
- 《任正非传》:逆袭欧洲!反攻美国
- 《任正非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 《任正非传》:世纪之讼 步履艰难
- 《任正非传》:华为的虚拟股改革
- 《任正非传》:人才战略,鲶鱼效应
- 《任正非传》:积极布局,死磕未来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任正非传,昨天说到了,任正非遭遇裁军,凭借太太的关系转业到了地方,在南海石油公司任经理,但是在一笔生意中,轻信了对方,导致损失了200万,在80年代那算是一笔巨款。作者说他灰头土脸的离开了那个地方,这显然又是对任正非的保护,而也有资料说,任正非是被南海石油开除了。而且不但砸了饭碗,他那个有权有势的太太孟军还跟他离婚了。到此为止,幼年不幸,裁军,开除,离婚,被骗,几乎所有不幸的事,都让任正非赶上了,而此时他已经43岁。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被这场巨大的中年危机所击倒了。但任正非却没有放弃。
他父母放心不下,也从贵州赶到了深圳,一家人挤在一个10几平米的房子里,艰难度日。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任正非只得从头再来,他跟之前结识的5位朋友一起,凑出了2万元钱,开了一家公司,就叫做华为。这个公司一开始跟高科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们甚至卖过减肥药,卖过火灾报警器,基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商贩。
就这么混了几年,也没怎么赚到钱,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个新的产品,叫做交换机,当时市场出现了很多的需求,服务设施,企业,酒店,乃至公安部门,都需要这个设备,于是任正非说干就干,正式成为了香港鸿年公司的代理,将这家公司的交换机,消往内地。其实这个代理的水分还是很大的,全国各地代理企业不少于200家,也没什么门槛,这些企业也是良莠不齐,而华为重点的特色就是质量和服务,这让他们的订单与日俱增。可以说华为原来只是一家交换机的销售公司。
尝到甜头之后,任正非很快让他的黄金搭档郑宝用组织突击队,开始自己搞研发。他们不甘心只卖别人的交换机,希望自己也能做出来抢占市场,赚更多的钱。这个郑宝用是清华大学博士,技术很强,是华为的元老级人物。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做出来一款,48门HJD48交换机。这个交换机不一定好用,但是他却是华为自主研发的产品。起码在品牌上占了先机。在这个品牌投向市场之后,华为取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让人大吃一惊。华为也逐渐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团队从6人扩充到了100人,也是从这时候起,华为知道了研发的重要性。
此时任正非干劲十足,他又把目标对准了程控交换机。但是这种交换机技术要繁琐的多,90年代初,只有美国,日本欧洲几个国家能生产这个东西,在当时的中国生产这种程控交换机,难度不亚于清政府让詹天佑修铁路。
当时的中国通信市场,被八国联军瓜分,美国朗讯,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阿尔卡特,日本的NEC和富士通,每一个都是鼎鼎大名的劲旅,而最大的麻烦,当年还刮起了崇洋媚外的风潮,各地电信局,对招商引资非常热衷,特别是引进外资,使用外国设备,看成是一项政绩。所以那会外商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这让华为很不爽。而外资们也往往不客气,他们狮子大开口,产品价格一般不少于300美元,日本货是最便宜的,也要200多美元。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服务费使用费手续费,都是相当昂贵的。这就造成了当年固定电话普及率很低。老齐记得那年我们家也装了一部电话,竟然前前后后花费了5000元,当时几乎是父母一年的工资,就好比现在用买一辆汽车的钱,装了一部电话。那酸爽,堪称我们家历史上最失败 ,最浪费,最败家的一次消费。真心不知道当时父母是怎么想的。
1991年任正非等到了机会,这一年,有人首次研发出了万门级04程控交换机,纵然跟他华为没什么关系,但他也大受鼓舞,认为中国一定可以的。随后他远赴美国去取真经,在美国任正非算是真正开了天眼,他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叫做科教兴国,开始对于科学和技术更加的崇拜。特别是任正非还去了加州的硅谷,在这里他充分体会了美国软实力的强大。在返程的飞机上,任正非就说,越繁荣就越是发展科技,越发展科技,越重视教育,就人才辈出,而人才辈出又会让经济持续的繁荣,美国已经走入了良性循环,美国必将经久不衰。
回到华为,任正非找来郑宝用,继续死磕技术,以美国最先进的AT&T的五号机为标本,研发华为的产品。说来挺逗,华为的研发资金,竟然来自于炒股,早年间华为买了万科一批股票,这时候正是这笔钱,支持了华为的早期研发。
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是个极大的鼓舞,正是因为此,华为的员工才充满干劲,要知道华为早期并没有怎么分红,又把钱都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这时候华为的员工都凭借着信念活着,他们坚信这条道路一定能走通。此时华为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国企还有一些有实力的私营企业,这些客户虽然多,但是销售额上不去,而任正非要做的程控交换机和局用交换机,虽然客户量只有那么几个运营商,但是销量却很惊人。而且能够有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他曾经说,研发成功我们都有发展,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出去了。
后来郑宝用还是很给力的,带着他的左膀右臂,徐文伟和王文胜,率先开发出了模拟空分局用交换机,具体是什么技术,老齐也不知道,也没别要知道,在当时应该是个很牛逼的技术,而现在估计已经淘汰很久了。这款交换机1993年正式开发成功,被命名为JK1000。
1990年中国的电话普及率非常低,甚至连美国二战前的水平都不如。而在美国固化普及率达到了90%,所以任正非判断,中国这个民用市场有限,2000年以后能到6%就不错了,所以他才拼命想跟大客户做生意。但是似乎任正非判断错了,2000年的时候国内固化普及率达到了50%,对于交换机意味着十分强烈的市场需求。但这时候科技公司新的挑战出现了,那就是永远有新的技术对你构成威胁,你的空分技术刚刚开始销售,数字技术就出来了,而数字技术无论在功能,成本,性能上都远远具备优势,所以当时的JK1000,面临着非常大的夭折的风险。
这时候华为很紧张,一方面加紧宣传,为自己的产品造势,一方面给电信部门的采购员洗脑,说数字技术也是不完美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总算1993年的销量还不错,此时任正非又乐观起来,但是他的产品也遭到了一些投诉,比如糟雷击的问题,就比较让人头痛。
任正非也十分清楚,数字技术才是未来,现在的产品估计也挺不了多久了,所以华为将面临再次转型,第一次他从民用市场转向了局用市场,而这次他面临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飞跃。1993年下半年,华为已经开始秘密研发了。而这个过程还是挺惨痛的,比如为了这些新产品,任正非也是拼了,他不断的大手笔招人,大批通信专业和邮电大学的毕业生被纳入麾下,由郑宝用统一调配。为了让他们迅速上手,华为内部将程控交换机的规范理论印成了红皮书,内部称作是红宝书。
另外,当时华为的财务也随着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而变得十分紧张,更糟糕的是1992年央行开始抑制通胀紧缩银根,华为也不能通过银行获得资金周转。甚至员工工资都得不到保障。这时候也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离职潮,有很多员工拿完年终奖就离开了。更困难的是,当时深圳还查起了暂住证,如果没有这个证件,就有可能被抓关起来,连数字交换机的项目经理核心人物毛生江都曾经被抓了起来。华为还得到公安局去捞人,甚至在华为内部出现过这样的混乱场景,那就是员工要想偷懒,就可以以被抓为理由旷工。
当年华为也没什么管理,公司内的安全都无法保障,甚至小偷都经常光顾,连空调的窗机都被人家给搬走了。这些一度让华为陷入困难,此时抱怨的声音开始出来了,有人建议任正非,不要再研发了,我们还是回去卖我们的拳头产品,一样活得很好。为啥非得搞的这么艰难呢?这个建议比较合情合理,也是公司上下多数人的心愿,那么任正非又是怎么回应的呢?咱们明天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