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 ,本文是有闲阶级论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一、有闲阶级起源于野蛮时期,这个时期的典型文化特征是以掠夺为荣、身份制和金钱攀比风气。二、有闲阶级用“炫耀性休闲”的方式来证明自身,而同一阶级的女性被当作是“代理休闲”的工具,被剥夺了工作本能。三、社会的审美观深受金钱标准的影响,凡是价格不高的艺术品,就不可能被认为是美的。    

有闲阶级论 书籍简介

《有闲阶级论》出版于19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899年,是凡勃伦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本书一问世,立即造成轰动,据说当时的西方知识分子人手一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出现很多丑陋与不公现象。凡勃伦认为,居于经济学正统地位的新古典学派一味为资本主义辩护,毫无反思能力。这本书实际上是对当时作为“有闲阶级”的大资本阶级提出的尖锐批评。

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 作者简介

索尔斯坦·邦德·凡勃伦(1857—192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有闲阶级论 阅读收获

所谓“有闲阶级”,其实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上层阶级。这里的“有闲”,并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有闲暇时间”,而是指脱离了劳役性工作。上层阶级可能看上去很忙,但他们从事的活动都是非劳役性质的,仅限于政治、战争、宗教信仰、运动竞技等领域。

人类社会中的有闲阶级,是和掠夺性文化、以及私有制一同出现的。私有制导致了个人之间的金钱攀比,每个人都想在与其他人的财力比拼中,获得较高的等级排名。当这种风气蔓延开来,一个人能否获得社会尊重的唯一决定性依据,就是占有财富的多少。有闲阶级为了证明自身地位的尊崇,就将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层阶级这种将金钱与高贵划等号的做法,进一步形塑了全社会的生活标准、审美趣味和文化风尚,让它们统统变成金钱的附庸。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勃伦,是19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有闲阶级论》出版于19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899年,这本书实际上是对当时作为“有闲阶级”的大资本阶级提出的尖锐批评。

《有闲阶级论》将为你详细讲述:

  1. 为什么说人们追求金钱的根本动机在于相互攀比?

  2. 身为有闲阶级的贵妇群体,为什么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先锋?

  3. 廉价的艺术品为什么不可能被认为是“美”的?

书籍信息:

书名:《有闲阶级论》

原作名: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作者:索尔斯坦·邦德·凡勃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李风华

有闲阶级论 思维导图

有闲阶级论

赞(5)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有闲阶级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