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没有人逼你!永远成功不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昨天我们说到了,制定目标的方法,要用现在时表现,把大目标拆分到每个月的行动计划。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的指标
干法 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本书,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昨天我们说到了,制定目标的方法,要用现在时表现,把大目标拆分到每个月的行动计划。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的指标。换句话说,任务计划一定要有挑战性,如果没有挑战性,就是简单的再重复,那么也不会有进步。
人其实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你可以返回头想想,10年之前,不敢想的一些事,现在是不是已经轻松实现了呢?反正老齐觉得是这样的,当时如果让我每天写东西,节假日不停一定觉得根本完成不了。一开始只是写一个很短的几百字的文章,也只是周1-周5写,慢慢的加到了1000字,后来又加到了2000字,最近两年连周日节假日也不停了。10年前要让我一年看50本书,可能还行,录50本书绝没有可能。因为给大家整理书,要比自己阅读慢的多的多。基本上是1:3的时间,也就是给大家录一本书,大概我可以读3本书。但前年开始,我们决定尝试,在日播专栏不停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读书,老齐现在每天光用手敲上去的文字,就达到8000字。这个也坚持下来了,而且也实现了。在今年,我们还开通了讲财报的板块,又是额外加的工作量。这些都干下来了,老齐有的时候都佩服我自己,真是潜能无限。
作者也举了京瓷的例子,他们一开始创业,其实就是最早他的那个技术,也就是电视机上的陶瓷零件,他们有且只有这个产品,而且客户只有松下一家,此时他们觉得经营很不稳定,一旦这个产品受到竞争,他们可能瞬间倒闭,于是他们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广泛开拓客户,看看日立,东芝们都有什么需求。但人家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企业,根本就不搭理他。偶尔有些工程师可能会拿出几个样品,都是欧美大厂做的产品,日本生产不了的,问他们京瓷能不能做。此时如果他说,做不了,就会立马被送客。而他通常一咬牙一跺脚,行,我们能做。他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不答应,你就彻底失去跟客户沟通的机会。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你说了大话,接了这个活,但却没做出来,那么以后也就不用往下混了。整个名声都会变臭。所以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兑现承诺。但问题是,他们说能做的时候,往往连设备都没有。每次他带着这种任务回到公司,都会遭到全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大家认为这个根本没可能。而作者却激励大家,设备没有可以借,也可以买二手的,我们也许只是暂时做不了,但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干,不久一定可以做出来。他这时候就是用将来时在评估京瓷的业务能力,他相信只要他们往那个方向努力了,一定是有办法的。而事实证明,有很多次,他们都完成了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次都把任务拔高一些,这就是逼着自己去进步,老齐也多说一句,其实我们应该小心舒适区,很多事情干个半年到一年,你就会进入舒适区,在这里你会觉得一切驾轻就熟。轻松应对,此时你应该找点新的东西去做了,如果在舒适区里呆的太久,必然丧失斗志,也是浪费时间。一个工作,你轻轻松松的干了10年,这不是说你有10年经验,而是你浪费掉了9年的时间,在最好的年纪,并没什么长进。这是很可怕的事,要知道人生的竞赛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9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到了你的前面。所以平常,一定要给自己点挑战,发现没挑战了,一切都可以轻松应对了,那其实才是对你人生最重大的挑战。
作者在作报告的时候,总是很自豪的说,京瓷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是100%,这似乎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这就意味着,只要开发就必然成功,那么就没有失败吗?当然有,当所有人都认为不行的时候,就是这个项目推倒重来的起点。换句话说失败是不能作为终点的,只能作为重新开始的起点。如果你认为研发失败很正常,那么你就会得到大量这种失败的结果,在京瓷不允许失败,任何项目必然死磕到底,所以这就给研究人员一个心理暗示,你必须想办法把它搞出来。怎么弄是你的事,公司只要成功的结果。这等于就把人逼上了绝境,往往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其实有的时候,并非不能成功,有的时候失败的点,离成功非常的近,只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成功了。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死磕的态度,往往会很可惜。作者说你每天都在接受挫折的考验,每天都在拼命的想办法,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有了前面的奋斗,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他可以等,但不能接受放弃。
这在现实中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公司要求,9点上班,9点半以后开始罚款,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部分员工9点半到单位。所有人都会本能的接受那个宽松的结果。优秀的公司,就不会这么做,他们会直接告诉你9点以后不到,就罚款,至于几点上班你自己瞧着办,很多人怕9点上班的人太多,打不上卡,所以基本8点半大部分人就都来了。所以这就是,你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很多人都会因为,生活失败,工作失败而烦恼,甚至有的人走向了自杀,日本每年自杀的人超过了3万,但其实大多数都属于感性的烦恼,其实有时候失败并不是不可挽回的,只要认真反省,然后把精力转向新的行动上,最后一定也会有逆转局面的机会。
上面说过了,他们刚做京瓷的时候,只有松下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并不友善,对他们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都做了严苛的规定,特别是价格,松下要求他们将价格继续压低,这不是松下故意为难他们,而是对供应商一贯如此,尽管有供应商也集体要求起义,但没什么卵用,人家就是店大欺客,你也只能接招。
此时作者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把这个当成一次很好地锻炼机会,如果不被欺压,那么他们的产品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所以这次生死攸关,就变成了一次大考,成了他就成功。现在回想起来,他非常感谢松下,要不是松下当年把他们逼入绝境,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功,他们现在的产品,跟美国同行比,不仅品质优越,价格也很有竞争力,所以作者承认,是松下培养了他。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年轻时候让你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人,等你成功了,你反而第一个感谢他。老齐一个朋友,是做投行高管的,年薪大几百万的那种,他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喜欢了一个女孩,是初恋,而且是特别的喜欢那种。结果因为家里穷,还是没被接受,于是他就发疯一样的学习和工作,就为了混出个人样给这个女孩看看。用有力的事实去报复,10几年过去了,女孩早已为人妻母,而这哥们也已成家立业,老婆也是个投行精英,现在提起那段往事,相逢一笑泯恩仇,他说自己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这个初恋,是这个女孩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但老齐觉得这事也不一定,也得看你自己是什么人,得是那种有上进心的人,恶劣环境给他点刺激,他会迸发出超人的能量,但如果这人本身就没皮没脸,你打击他,他反而更加消沉,这种人生活中见到的反而更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读书,能够让收听的各位都变成第一类人,越挫越勇,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千万别成为第二类人,这种人一有挫折就要死要活的,活着都对不起自己。如果你身边要有这种人,尽量远离,他的负面情绪是一种会传染的绝症。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这两种人呢?其实很好分辨,第一种人,遇到困难总第一时间找方法,总在努力试错,而第二种人,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骂街。所以在公司里,整天拉着你说这个领导不好,说那个同事坏话的,你要尽量绕着点他走。跟他走的太近,你们就物以类聚了。老齐刚工作的时候,第一个老板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大点的事。这句话虽然很虚,但他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希望听过这本书的人,也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说完了积极的态度,明天我们在谈谈,作者是如何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