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

本质 ,如果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和马云、马化腾、张瑞敏、柳传志……对谈,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而现在,你只需要45分钟的时间。40年来最优秀企业家群体,在这本书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精神图谱、心路历程。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思考出的最高妙的见解,现在一股脑儿全部讲给你听。

本质

本质 价值

如果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和马云、马化腾、张瑞敏、柳传志……对谈,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而现在,你只需要45分钟的时间。40年来最优秀企业家群体,在这本书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精神图谱、心路历程。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思考出的最高妙的见解,现在一股脑儿全部讲给你听。

本质 阅读收获

· 见识斑斓四十年的智慧激荡

· 在壮阔人生起伏历程中获得关键启示

· 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抵达理想的能量

本质 金句精选

1.偶然就是两个或多个必然的相撞。

2.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3.真正追求高贵的人,他的苦难都是自找的。

本质

本质 作者简介

正和岛

中国商界高端人脉深度社交平台。通过信任链接、标签画像,精准高效链接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家,让商业世界更值得信任,是全球第一家将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完美结合,为企业家群体提供缔结信任、认知提升及合作共赢等综合价值的创新型服务平台。岛邻机构、部落、正和塾学习小组是岛上新型社群的主要形态。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本质》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本质 正文

引言

 

四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奇迹般的技术突变、产业升级、商业创新、经济腾飞,走过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斑斓岁月。

是什么驱动了这样的奇迹和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人值得铭记?有哪些思想值得反复品读、学习?正和岛研究团队遴选出40位商界领袖、学界翘楚,挑选出最能反应其认知本质能力的代表作,编成《本质》一书,试图对这个时代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被称为中国最了解企业家的媒体人、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先生做客樊登读书,与樊老师共同探讨商业领袖们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直击本质。以下为两位老师对谈内容实录,更多思考欢迎阅读《本质》全本书籍。 

本质

一、先问是非,再论成败

 

樊登:各位好,我们今天请到了刘东华先生,请他讲讲正和岛编写的这本新书《本质》。欢迎刘老师,欢迎您!

 

刘东华:感谢樊登。

 

樊登:彼得·德鲁克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旁观者》,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当中,能够被称之为旁观者的人,可能最适合的就是您了。

因为您做《中国企业家》杂志,陪伴了那么多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成长过程,而且现在又创立了正和岛,带领更多的企业家一块儿学习互帮互助。

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是怎么提炼出本质这个词的?

 

刘东华:如果说是旁观者的话,我确实一直在旁观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出现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我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在为企业家服务的过程中,做媒体、创建企业家俱乐部、创建正和岛,发现我也是个天生的创业者。这样,对企业家们,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40年,像我们这样的媒体人,天然地认为应该做一件事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的崛起。原来全世界都看不起中国,首先是在实力上看不起你,但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下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实力的崛起,到底是什么在支撑?那肯定是千千万万企业的崛起。而企业的背后其实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哪些人最能够代表这种企业家精神?40年,我们要挑选40个人,把这些人的思想给它串起来。

本质

 

樊登:本书的选材角度特别有意思。我发现它不是临时约稿,而是把这些人过去40年当中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一篇文章拿出来,可能那篇文章代表的就是当时的一个历史节点。

就比如说您那篇文章《先问是非,再论成败》。这篇文章当时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发表时,我觉得成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连我这样的局外人,当时又不创业,又不是做企业家媒体,都知道这个标题。您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刘东华:我这篇其实是个小文章了,十年前写的,《先问是非,再论成败》。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一个残忍的现实,叫成者王侯败者寇。西方有同样的观点,成功者才有资格制定标准,甚至是是非的标准。所以我会出来这么一个题目。

我为企业家服务多年,早期思考的一直是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后来发现中国企业又刻苦,又善于学习,企业和企业家成长得都非常快。当你发现不用担心中国企业的做强做大了,你应该担心什么呢?

本质

你担心成功的企业家未必受尊敬。中国实力崛起了,但是走到全世界,人家觉得中国人的面部是模糊的,眼神是混浊的,行为是不受尊敬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会思考,这些最有能量的人,离成功和财富最近的人,他为什么追求成功,成功之后干什么?这成为比成功和拥有财富更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大的背景是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的崛起给人类带来很多福祉,其中一个重要的福祉,就是信息的公平、信息的透明。

几千年来做坏事可以长时间不被发现,一旦被发现还能摆平,被你糟践的人没有能力,也来不及讨回公道,你已经花钱用各种方式塑回了金身。这个时代,这种可能性因为信息透明而越来越小了。

靠侥幸心理,靠糟践人,靠利用对方的糊涂甚至愚蠢来伤害对方,牟取利益的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

实际上从现在开始往后走,只有把是非放在前面,你的成功才是可持续的,而且你的成功才可能赢得越来越大的欣赏和尊敬。

 

本质

二、成功者的6大武器

樊登:前一段时间习总书记出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表彰了一百个改革开放当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您选的这四十位作者,有八位都是重叠在这名单里边。您跟这八位都相当熟,因为我看过您跟他们在很多场合共同出现,并且一起组建学校一起组建社会组织等等。

咱们能不能提炼一下他们这几个人的本质?

首先比如说已经故去的鲁冠球先生,鲁冠球先生算是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了。

 

1.鲁冠球:坚守原则

 

刘东华:老先生特别让我感动,他博览群书,每天至少有几万字的阅读量,跟你可以有一比。而且做读书笔记、做点评、做简报,一摞一摞的。

一般人对鲁冠球的印象都是常青树、不倒翁。什么人最容易这个样子呢?圆通、圆融、甚至圆滑。但实际上,当你跟鲁冠球以及我们大家不了解不熟悉的这一类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你发现他非常有棱有角。

甚至有一次,另外一个非常知名的企业家,跟国外的一个大的公司博弈的过程中,他觉得这个企业家失理,他让我看他在相关消息上就批了几个字:是无知还是无耻。鲁冠球先生实际上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本质,对这种时代的潮流,对未来的大势吃得比较透,所以看上去永远游刃有余。游刃有余其实是因为他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倒翁不是来自于圆滑圆融,是来自于他有他的原则。他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在做事。

所有的成功者,一个特别大的共性就是都把原则当作命根子。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章叫《成功三要诀》,第一条就是把原则当作命根子。然后第二条是圆融,让智慧能够在捍卫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地长出。第三条是健全的思维方式。

什么叫偶然?什么叫必然?我对偶然有过一个自己的定义,偶然就是两个或多个必然的相撞。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情。我们早晨起来要去上班走在人行道上,蚂蚁也走在它要找吃的那个道上,都是必然,但是两个必然相撞了,发生了交通事故,变成一个偶然。如果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必然,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偶然的发生。即使有些相撞不可避免,你也能够把这种相撞变成一个良性冲突。

 

樊登:您这个说法给我们读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备注。为什么企业家那么忙,还在不断地阅读?

阅读就是追求对于必然性的了解。你对必然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能够减少更多的风险,成为一个做企业的不倒翁。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冠球

②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马化腾

③经历是一笔财富,但一个被经历压倒的人,是无法得到这笔财富的。——褚时健

④最怕的就是要的东西太多,信的东西太少。——周其仁

 

樊登:企业家中我们经常把柳传志和张瑞敏并称,这两个人这次也入选了,您先讲谁?

 

刘东华:我可以把他俩结合着讲。曾经在企业家俱乐部的一次理事互访时,我把柳总带到了海尔。其实在那之前我就对他们俩有一个比较性的评价,既然那次正好坐在一起了,我就当面把对他俩的评价说了下。我说张瑞敏张总他的习惯是以纯粹应对复杂。柳总他习惯和擅长的方式倒过来了,是以复杂捍卫纯粹。

 

2. 张瑞敏:以纯粹应对复杂

 

什么叫用纯粹应对复杂?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因为我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在中国的生存环境里,其实这是很狠的一种方式。

一个记者去采访他,一个重要的领导说要来海尔,他就说我真的没时间。你没时间,对方可能恼羞成怒的,但他就是敢以纯粹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

他自己后来有一个表达叫飞出射程范围,即我飞到什么样的高度可以免受这些不必要的打扰。

 

樊登:那怎么才能飞出这个射程范围?

 

刘东华:他始终抓住本质。我做企业,做海尔,关注的是消费者、社会 、时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只要我把我最该担当的这份责任担当好,哪怕一时大家对我有不理解,慢慢地也会越来越理解。

当然张瑞敏曾经也遇到过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因为他这种纯粹应对复杂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他膨胀,然后说各种迹象表明海尔的问题可能很大,可能要倒,一时间这种舆论越来越多。有一次见到张瑞敏,他说,一个哪怕再优秀的企业都有可能被误解和负面舆论所淹没,甚至被葬送。   

当时我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带记者给他做了一个专访,搞了一个封面故事。我自己写了一篇卷首语,至今还记得。我说张瑞敏带着海尔就像横渡大河,一般人,一个猛子下去,能憋一分钟、两分钟,撑死了三分钟。人们说怎么张瑞敏憋了十分钟还没起来,憋了十分钟没起来大概率事件肯定死了,所以大家都朝着他死来做准备。

实际上张瑞敏找到一种方式在下面,他要潜得很深,所以他一定要走到足够远的地儿再露出头来。他本来潜得很深,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他还活着,却不得不玩命地浮出水面说,我还活着,然后再下去。而我们那篇访谈就是告诉天下,他不但没有死,还比大家活得都更好。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有百年企业都是在“自杀”和“他杀”当中选择了“自杀”,如果不是一次次的“自杀”,早就被“他杀”掉了。——张瑞敏

②站到1万米的高空看这个世界,身处到100年的时空观察这个世界,这样才能有远见与坚持。——陈东升

③伟大是熬出来的,“熬”就是看你能否坚持得住。不是指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了,而是你在特别痛苦的时候坚持住了,并把痛苦当营养来享受。——冯仑

④敢于自我否定,不断对过去成功的模式、经验进行颠覆,找到新的路径,是美的集团能够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方洪波

 

 

3. 柳传志:以复杂捍卫纯粹

 

柳传志是另外一种特点。为什么说他以复杂捍卫纯粹呢?所有对联想不满的,不管合作伙伴、消费者还是媒体的意见,实际上在柳总看来全是营养。

 

有一年年底,当时联想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且柳总几乎也已经不怎么在一线了,但是他仍然请一帮媒体朋友坐在一起,征求大家的意见。他说,不管从任何角度,哪怕在别人眼里是给联想挑刺,哪怕是鸡蛋里挑骨头,他觉得全是给联想提供价值,而且他也实实在在能得到价值。

他为什么会这么看?不是装的。因为他思维的广阔度和深刻度其实比给他挑刺的那些人要广得多,要深得多,所以,所有的复杂几乎全在他思维雷达的范畴之内。他应对复杂不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走,而是为了捍卫那个他最想追求、内心深处最坚定的那个纯粹的东西,那份初心。

其实张瑞敏和柳传志,一个以纯粹应对复杂,一个以复杂捍卫纯粹,其实都是围绕纯粹,就是这个初心。你到底是谁?你要成为谁?你为什么要成为谁?这是最根本的东西,用埃隆·马斯克的说法,就是人的第一性原理。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认真的吗?大多数人走着走着都把这些基本问题全忘了。真正厉害的人,才能不忘初心。我们在正和岛上有一句话,就是大家一起修炼一颗老辣的童心。童心其实代表的就是那颗初心,就是纯粹的内在的自我规定性的那个东西。

 

樊登:但它不是来自于冲动,不是来自于一时兴起,所以它是千锤百炼的,老辣的一颗童心。

 

刘东华:对。如果没有老辣的话,你那个童心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遑论去造福别人造福世界。如果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来说的话,童心可以说是价值理性,老辣是工具理性。没有强大的工具理性的支撑,价值理性就是一个假大空。

 

樊登:用工具理性来捍卫价值理性,或者来达成价值理性。

 

刘东华:对。然后用价值理性来统领这个工具理性。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复盘就是把当时“走”的过程重复多遍,并且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走”,下一步应该如何设计,接下来的几步该怎么走。复盘是攻守结合的切磋;从心理战来看,能更好地对比双方的心理思维,最终总结出所谓的“套路”。当“套路”熟稔于心,就自然能达到高手的境界了。——柳传志

②时代在剧烈变革的时候,你要有“看10年”的决心,也要培养“看10年”的能力。——曾鸣

③创业并不简单,但也并不痛苦,除非你干的事情很不适合你。——王兴

④实业的根越深,经济的脊梁越硬。——李东生

 

4. 刘永好:善于学习

 

樊登:再往下我们说说刘永好。

 

刘东华:其实刘氏四兄弟都非常了不起。这本书一共40个人,其中32个企业家,刘家兄弟占了俩。刘氏兄弟的创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传奇性和代表性的兄弟创业、家族创业。刘永好是四兄弟的老小,他是一个比较擅长于沟通联络表达,懂得怎么让这世界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企业的人。

所以四兄弟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更多的就是他在对外,像代言人一样。这个过程中他得到的养料也最多,也是得到国家荣誉最早的。他是中国第一个全国工商联企业家的副主席。

 

樊登:他这个人身上的那种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

 

刘东华:我觉得刘永好最大特点就是特别善于学习,持续学习。他依托四兄弟本身就做得很好的事业,有了各种跟外部世界、跟政府、跟有思想的这些人、跟各种成功者国内国外这种互动的机会。再加上他非常善于学习,实际上把很多间接的经验,变成自己的宝贵价值。

像刘永行,他的二哥,也非常厉害,在专业主义、工匠精神这方面,应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杰出的代表。

 

樊登:这种家族创业的模式在国外是非常多的。中国过去有很多人把家族企业当作一个另类来研究,似乎觉得家族企业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就您的观察,家族企业应不应该成为我们创业的一个主流的形式?

 

刘东华:家族企业其实在全球来看都比较普遍,尤其是走得比较长远的百年企业。但中国之所以家族企业的挑战比较大,其实就因为刚才说的那个第一性。虽然是兄弟,大家都有血缘关系,但是做企业的想法,未必能真正统一起来。

把做企业作为追求财富、地位、荣耀的工具的人很多。而当工具呢,能同苦,但很难同甘。如果大家的长远的想法不一样的话,利益分配上很快就会出现分歧。真正做好的家族企业,要让这个企业来承载家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人要保持谦卑和感恩,否则,就是误读了这个时代。——刘永好

②再难的事,把它看成小事;做小事时,把它看成天大的事,认真去解决。将要发生的事都看成小事,上手做的时候都看成大事。遇到困难时看淡一点,大题小做;解决困难时,小题大做。——刘永行

③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马蔚华

④这一辈子活三条命,分别是性命、生命、使命,一级比一级更高。——俞敏洪

 

 

5. 马云:因为相信而看见

 

樊登:这次的百人名单里边BAT三家都进了,这个是互联网界特别高兴的一件事。您这个书里边收录了马化腾和马云的文章。马云是有着像影视明星般关注度的一个人,您认为他做企业的本质或者他自己最厉害的那一面到底是什么?

 

刘东华: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最早发现他像外星人的,很多年前他比现在更像。我从2000年开始跟马云结识,开始觉得这哥们演外星人不用化妆,但是当时跟他一聊,就发现他对阿里巴巴这件事的定义,让我非常吃惊。

我想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按照规律正常地长成,就太可怕了,那就是一个没有疆界的经济王国。当时听完我很诧异大家居然对他不当回事。我去问过张朝阳、汪延,你们怎么看马云,怎么看阿里巴巴?比较典型的回答是看不懂。后来马云有个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的表达,我觉得他自己其实应该也有这样的心路历程。不过,说实话,我一开始就听懂了。

很多年前我说,如果比尔·盖茨是人类缔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马云必然会成为人类使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我看到如果说哪个中国企业未来有可能成为GE、沃尔玛那种量级的,首先就会是阿里巴巴。那时候大家都以为我在说胡话,但是我说,马云看到了未来。

 

樊登:我见过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年轻的创业者,真的把马云当作偶像在拜。很多人学马云学的是表面,学他的狂,学他敢于讲特别大的愿景,讲特别了不起的预期,但是做得并不好。学完了这些东西以后,越来越狂,越来越不接地气,然后完蛋了。那如果年轻人要学马云的话,到底应该学什么?

 

刘东华:应该学本质。比如说马云找工作,当时根本找不着,到任何地方他都是被拒绝最多的。如果你要学他忍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我觉得这还是表面。你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他能够承受这些打击和挫折?

本质

有个记者曾经问马云说,这么多年来你那么不容易,那么难,是什么支撑你坚持下来的?马云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我没觉得不容易啊。他说,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知道,我在为什么而战,明天等着我的是什么,每一天都会比昨天更好。

我最不理解的是你们这些人,你们天天过着跟昨天、跟前天一样的生活,未来10年、20年,甚至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差不多,你们居然能忍受。实际上,其中的原因就是后来马云总结的一句话,他说,大部分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大部分人认为,我的眼睛能看到的才应该相信。但是大家想一想,我们眼睛自古以来看到的都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天天围着我们转,围着地球转,看得非常真切,但这是真实的吗?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在现象的泡沫中游泳沉浮。经典电影《教父》中主角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用半秒钟就能看清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他们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

我对马云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也算得上神评价,在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时候,我就读懂了他。可是还是有一个老外的评价让我非常佩服,因为我都没有提炼出这么契合的表达方式。他说,杰克·马总是能够疯狂到恰到好处。马云的很多设想好像狂到没有边界,超出想象。他以什么为边界呢?以合适,恰到好处为边界。

 

樊登:这让我感受到孔子说的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很庸常的感觉,其实孔子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个能够做到中庸的人。

 

刘东华:我们正和岛曾经有一个狂客的理念,疯狂的狂,客人的客。这个狂客的精神内涵从哪儿来的呢?从老祖宗那儿来的。老祖宗说什么叫真正的中庸?真正的厉害是什么呢?狂而克。克是克制的克。

所谓的狂,就是激情,就是想象力,就是创意,就是好奇心和创新力。克呢?他知道边界在哪儿。他其实永远能够把握好底线。说到底马云还是把握本质。他对事物的本质、时代的主流、未来的大事看得都比较清楚。所以该狂的时候无比狂,但该克的时候他也无比克。

 

樊登: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本质这个东西,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东西,但是也是最难学的东西。它没法通过说几句话,说马云就这样,你也做到合适就行了。做不到。合适太难了。这个是需要慢慢地摸索,去磨练心性的。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

② 作为企业来讲,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你不要说你的企业一年赚了多少钱,如果员工都居无定所,我觉得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董明珠

③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任正非

④做企业没有奇迹而言,凡是创造奇迹的,一定会被超过。企业不能跳跃,而一定是(循着)一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王石

 

6. 李书福:从终局思维思考

 

刘东华:其实刚才咱还没有说到我另外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李书福,他和马云有类似的特质。

马云因为老师出身,演讲能力很强,有的时候让你觉得他比你更了解你,而且他也更善于让世界了解他,了解阿里巴巴。但李书福经常语出惊人,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比如他说,汽车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什么四个轮子加俩沙发吗?其实,这就叫看透本质。

他在做汽车的时候,哪怕中国当时最有思想的这些企业家,都只是觉得书福这小子,算是精神可嘉吧。在全世界范围内,做汽车没有一年30万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是不可能盈利的。李书福觉得他造出一辆来,就能挣一辆的钱,业界是难以想象的。他其实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我再举个大家都难以相信的小例子。当年他宣布收购沃尔沃,开始很少有人当真,人们都认为是炒作。可是李书福私下跟我说,早在他收购沃尔沃的八年之前,他就到福特总裁的办公室,跟人说过想收购沃尔沃。你想那时候,福特总裁眼里,哪知道李书福,哪知道吉利。那意思你是谁,我也没想卖啊,即便有一天我想卖,跟你又能有什么关系?但李书福当时就甩下一句话,你肯定会卖,这是第一。第二,当你要卖的时候,吉利一定是全世界最理想的收购者。

其实他在八年前,就把这事看明白了。他看到了弊端,看到了福特花大价钱吞下沃尔沃之后,发现是个鸡肋,在战略上完全是个累赘。所以他判断卖是肯定的。什么叫第一性原理,什么叫把握本质?就是这件事儿它本来最应该是什么样,他就从那儿下手。只要本来就应该是什么样,就一定能找到办法。所谓的工具理性全是为价值理性准备的,只要你是真的追求价值理性。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真的追求价值理性。比如,很多人说想成功,甚至想让孩子看得起,让自己的另外一半尊重自己,都是假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想对它负责。

我曾经说过,你自己想偷懒,然后想让上帝帮忙,上帝吃饱了撑的才愿意帮你。只有自助者才能天助。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话,你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神灵才会出现。你身边的人可能都是神灵派来的,如果你认真的那件事是对的,你又无比认真,无比投入,你就可能感动任何人。

 

樊登:孔夫子讲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好多人就只学听天命这一招,而忽略了前面的尽人事。你真的要能够做到尽人事,才能听天命。

 

刘东华:实际上这些人取得成就的人,几乎没有真正听天命的。他真正的天命就是,我是谁?我必须是谁?我通过做什么事成为那个我必须成为的人?

真正伟大的人,一来善于从事物最底层的密码来思考,二来善于从事物最应该的样子思考。这种思考习惯,也叫终局思维。

 

本质

【洞见时刻】——摘自《本质》

①吉利没有优势,一点优势都没有。我们有一种认真研究、任劳任怨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到位,工作做扎实。——李书福

②快速迭代,不断试错,逐步走向成功的彼岸。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道。——雷军

③企业的事林林总总,但概括起来是三件事:改革、管理、创新。改革解决机制问题,管理解决效率问题,创新解决核心竞争力问题。——宋志平

④顺天时、借地利、求人和。天时不能选择,只能顺势;地利不能创造,只能“借”,要存敬畏之心。——胡葆森

 

三、把握本质的三种方式

1. 三种途径

 

刘东华:中国的老祖宗说过,把握本质或者成圣成贤,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确实,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人是生而知之,先知先觉。《教父》说半秒钟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就属于生而知之。

另外一种是学而知之。学而知之,因为他心中有志,而且他立这志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就会持续学习。

另外一种是困而知之。即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但是实际上不管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只要你真的愿意学,大道相通,都可以到达。

为什么我们把这本书取名《本质》?就像你刚才说的,这么一帮人,人都是了不起的,思想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你怎么给它界定?很多朋友也会问,东华你身边都是成功者,你觉得他们最大的共性是什么?我说真正厉害的人,不只是企业家,还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有厉害的人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都是善于直击本质并驾驭本质。

我们选的这40个人,把他们在改革开放40年了不起的史诗般的岁月当中,最接近本质的那些思想挑出来,就是他们的共性。

我们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到达罗马路都不一样。我们给大家呈现的是40条通向罗马的道路,每条都能到达。

 

2. 人生最大的背叛是自我背叛

 

樊登:您今天解释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是通向罗马的不同的道路,这个很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希望。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困而不学的人到不了罗马,因为即使他遇到了困难也照样不想去改变、去学习。

 

刘东华:很多人都在用假理想糊弄自己。你要问一个人,你想到达罗马吗?没有人说他不想。但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真想。他浅尝辄止,说哎哟,这条路这么危险,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算了吧,我现在就挺舒服。

 

本质

3. 人和事的第一性原理

 

樊登:刘东华老师在中国企业界的经历真的非常资深。举一个小例子,罗振宇当年是您的实习生,在《经济日报》的时候。您现在也是创业者,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来,咱们俩认识也有快20年了,您是怎么保持创业的激情的?因为很多人会干着干着就没劲了。您这个力量从哪儿来?

刘东华:确实经常有新老朋友会问这个问题。说,你这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一说话嗓门那么高,个性那么强,还激情澎湃?甚至不是演讲或者要录制节目,就俩人吃饭聊天,就来劲了。实际上这是我的一个正常的状态。说到家,还是因为我内心有看到和相信的东西。

打一个最容易理解的比方,有一个至善至美的梦中情人在那儿跟我招手,一开始还以为看错了,以为是跟樊登招手呢,后来一看就真在跟我招手。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我肯定要过去。

但是当你真正要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你和你的梦中女神之间,有无数艰险的挑战。如果轻轻松松就能过去,跟你还有关系吗?你用梦中女神也好,你用回家的路来比喻也好,有那么一个地方能让你这颗心得以安放,你要不要过去?

如果你要过去,这是很奢侈的追求。既然你追求这样高的目标,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的激情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状态。后来跟同事沟通的时候我想出一句话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鼓励。这句话就是,真正追求高贵的人,他的苦难都是自找的。

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你在艰难困苦中主动应对,主动成长。如果你想逃避这个东西,如果你对生活、对生命品质的那些追求都是假的,艰难困苦会葬送你而不是成就你。

 

樊登:所以我们改革开放这百人的功勋名单,包括您这本《本质》里边所摘选的这40位企业家,都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艰难困苦的道路。

我们很有可能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在这过程当中肯定还会遇到特别多的艰难困苦,遇到特别多的不理解或者更多的矛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到自己的初心,回归到简单和复杂之间的关系,一定能够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

谢谢您!

本质

本质 结语

人们喜欢把成功者称为时代的幸运儿,认为他们赶上了红利期。但只要试着走近他们,用理解人的方式和他们对谈,你就会发现所有人的成功,最大的影响因子都是他自己。他的心态,他的思维成就了他。

关于思维,我们此前已经介绍了很多传奇人物能直击本质的原因了,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在书上找到更多思维启发。但心态才是一切的起点,你是否明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每一年都有人成功,关键在于你允不允许成功的是自己?

赞(12)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本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