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孤独》

群体性孤独 ,本文是群体性孤独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本书的思想核心是,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远隔千里的人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却往往与近在咫尺的人越来越疏远。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型孤独,重新在现实世界中建立厚重的社交关系。

群体性孤独 书籍简介

《群体性孤独》是“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的终结篇。在书中,雪莉·特克尔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互联网让人们彼此连接得更加紧密,但同时,它也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特克尔呼吁我们与互联网所带来的“单薄”社交保持距离,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建立真实、厚重的交往关系。

群体性孤独

群体性孤独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技术与自我研究项目主管,被《连线》杂志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弗洛伊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陆续出版了多部互联网研究作品,其中最为享誉盛名的是“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第二人生》《虚拟化身》与《群体性孤独》。

群体性孤独 阅读收获

在聚会时,为什么人们总是忍不住去查看微信上的消息提醒?微博上显示两个人已经成为“好友”,但为什么在现实中,他们其实连朋友都算不上?在手机没电时,为什么有些人会突然产生一种恐慌感,感觉自己仿佛被投放到了一座孤岛之中?

如今,我们的社交状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互联网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带给我们一种新型的孤独。那么,我们该如何逃离这一困境呢?

《群体性孤独》介绍了雪莉·特克尔的研究成果。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著有享誉学术界的“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同时还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弗洛伊德”。

来看看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是如何教你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孤独。

《群体性孤独》你将读到:

  1. 互联网如何能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随时随地完成“精神隐身”?

  2. 我们在互联网中拥有一个怎样的虚拟化身?

  3. 为什么网络社交本质上是一种碎片化的单薄社交?

  4. 为什么互联网会助长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社交模式?

  5. 为什么网络社交会在心理层面让人们更加孤独?

  6.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互联网社交所带来的这种新型孤独?

书籍信息

书名:《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原作名: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作者:[美]雪莉·特克尔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译者: 周逵、刘菁荆

群体性孤独 思维导图

群体性孤独

赞(0)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群体性孤独》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