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首先,《星球大战》创造了太空奇幻这种电影类型,让小众的科幻成了世界主流文化;其次,它引领了新好莱坞追求视觉特效的发展方向,乔治·卢卡斯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成为一代导演的超级工具箱;第三,它还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卢卡斯太懂得玩具潜质,他利用悬念勾引影迷参与到故事创作中,跟他一起去完善、丰富星战宇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相通的诀窍,就是化用:故事的化用、技术的化用、商业的化用。卢卡斯可以自由地把任何领域的技术、方法、现象、细节都当作构建星战宇宙的砖瓦。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关于作者

克里斯·泰勒出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996年移居美国,曾任职于《时代周刊》《商业2.0》《财富·小型企业》《快公司》等著名财经媒体。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泰勒擅长报道科技界的重大新闻,现任新闻网站 Mashable.com 的副总编。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关于本书

泰勒把《星球大战》过去50多年的历史,讲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他回顾了《星球大战》这个全球收益最高、影响力最大、影迷互动最多的文化产业传奇:灵感起源、项目开发历程、商业潜力、影迷文化的产业价值、对同类电影的影响、未来的长远规划……当泰勒把这些独立的现象叠加起来看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星球大战》的伟大意义。它是一个引爆点,把之前各种文化、商业、技术的因素打碎、重组,让它们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面貌。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我要给你讲讲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星球大战》。这本书的名字非常有气魄,叫《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你可能觉得,说一部系列电影征服全宇宙,是不是太夸张了。有些人甚至会觉得《星球大战》早就过气了,这两年上映的新版电影,热度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如果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星球大战》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我来说几个词:太空奇幻、极客文化、新好莱坞、暑期档大片、杜比立体声、CG 技术、电影商业授权、工业光魔、皮克斯、迪士尼、乐高……这些词,每一个都代表一次文化、技术或者商业的重大变革,都影响了整个世界。而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跟《星球大战》有关。

《星球大战》是怎么渗透到美国文化,甚至全球主流文化中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本书作者克里斯·泰勒的好奇。泰勒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也是《星球大战》的粉丝。他曾经在《时代周刊》等知名媒体工作,现在是新闻网站 Mashable.com 的副总编。《星球大战》是一个还处在进行时的文化现象,好处是一手材料多,坏处是材料特别庞杂。泰勒发挥了他记者的优势,梳理资料、采访亲历者,把《星球大战》过去50多年的历史,讲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怎么下决心当导演的?乐高怎么依靠《星球大战》起死回生?更重要的是,当他把这些独立的现象叠加起来看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星球大战》的伟大意义。它是一个引爆点,把之前各种文化、商业、技术的因素打碎、重组,让它们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面貌。它让小众科幻成为大众的太空奇幻,让想象中的星战宇宙成为大荧幕上的视觉奇观,让生活中的商业现象成为成功商业模式。

那么,《星球大战》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概括成两个字——化用。这本书的中文版有62万字。作者为什么写这么长?因为他必须要把材料铺开,通过全景展现才能说清楚,导演乔治·卢卡斯到底都化用了哪些元素。本期解读中,我就来为你拆解卢卡斯在故事、技术、商业三个领域,如何使用了化用这个秘诀。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第一部分

某种意义上说,《星球大战》的成功是必然的。20世纪60到70年代的美国,呼唤着一部像《星球大战》这样属于大众的科幻电影,但是,有很多导演尝试过都没有成功,为什么《星球大战》能脱颖而出呢?因为卢卡斯巧妙地化用了各种文化元素到他的科幻故事里。这就是我们第一部分要讲的故事的化用。

那个时候科幻还是小众文化,但是导演们都在按照各自的想法探索科幻电影的方向。因为那一代导演中的很多人都跟卢卡斯一样,从小流连于漫画书店,看着科幻小说长大。他们内心都有一种相似的冲动:把自己青少年时候迷恋的科幻小说和漫画,在大荧幕上变成现实。

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让年轻的导演们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曙光。卢卡斯万分激动,他想,如果别人做到了,我也能做到。

但是,《2001太空漫游》的票房并不理想,甚至没有收回成本。像卢卡斯这样的业内人士从它身上看到了未来,但观众还没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未来。实际上,在《星球大战》之前,科幻题材的电影一直票房惨淡。业内的共识是,想拍这种电影,成本足够低才有可能挣钱。当时,环球影业投资了一部科幻电影,很好地迎合了它的目标观众太空极客们,但是票房惨败。要说原因,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太科幻了。卢卡斯明白,再做这种小众的硬核科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心里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太空奇幻。

为什么太空奇幻更好呢?它跟硬核科幻的区别就在于——可以忘记科学。真正的科幻爱好者可能会质疑《星球大战》,说太空中不会有声音,但是,在太空奇幻里这不应该是问题。其实,这种分歧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初就有了。我们知道,凡尔纳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小说很尊重科学,甚至会用好几页做科学计算来证明登月的可行性。但是,也有人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有一位跟凡尔纳同时代的科幻作家叫威尔逊,他写人类登月,就凭空想象了一个反重力物质带人飞向月球。这种写法把凡尔纳气得够呛。不过,不科学并不影响威尔逊小说的销量,他靠写小说就过上了富豪的生活。卢卡斯继承了威尔逊的传统。让科幻摆脱物理定律的束缚,这样大众才更容易喜欢。你想想,如果电影里的太空没有声音,太空大战的场面都没有音效,那得多难受。

卢卡斯这个念头奠定了主流科幻电影的方向,《E.T.》的导演斯皮尔伯格、《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都是他的后继者。硬核科幻要尽量遵循物理定律,透过现实,展现未来,它的焦点在于技术和技术的意义。太空奇幻正好相反,它摆脱了物理定律的束缚,披着未来的外衣,模拟现在。它的焦点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世界,让观众喜欢这个世界。这就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内核。

一开始,卢卡斯想用一个现成的故事来实现他的想法,他想做一部人气漫画电影版的导演。还好,这部漫画拒绝了他,他只好自己重新创作一个故事。但是,想要构建一个跟人类社会完全不同的世界,还要把这个虚构的世界用两个小时的电影表达出来,可没那么简单。第一部《星球大战》的剧本,卢卡斯前后写了4稿,花了3年的时间。

作者泰勒花了很大的篇幅还原这个过程,他几乎找到了《星球大战》中每一个创意的灵感来源。读完之后你就能体会到,凭空搭建一个异世界的秘诀,就是在故事中化用各种文化元素。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3个主要类型。

首先是细节的化用。《星球大战》中的太空战争来自二战;身上长满毛的智慧生物伊沃克人灵感来自原住民印第安人;像绝地武士这样的太空神秘侠客,你可以在早期的科幻小说中找到他们的身影;激光剑也不是卢卡斯的原创,在一部1933年的科幻小说里,这种发出耀眼光芒的剑就已经现身。

其次是主题的化用。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正在经历越战、核危机、突发的抗争和民权运动,时代背景决定了那一代导演观察世界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想在电影中表达的主题。有分析认为,《星球大战》的政治隐喻非常明显。故事中反派帝国是越战中的美军,伊沃克人是越共,皇帝是总统尼克松。卢卡斯把现实世界的主题化用到了太空故事中,所以它能够引起当时观众的强烈共鸣。

到这里,卢卡斯的故事已经离硬核科幻很远了。它混合了经典奇幻和武士故事,加了一层神秘主义和对现实政治的思考,还撒了几个笑话和漫画人物。但是,这只是卢卡斯改了3遍的剧本,他依然觉得很不满意。剧本还缺少一味主要调料。这时候,他遇到了坎贝尔的著作《千面英雄》,他成功化用了书里的经典故事结构。

坎贝尔对卢卡斯的评价是:我很震撼,这个人读懂了我的比喻。卢卡斯是好莱坞最早把《千面英雄》当作操作手册的人。其实,卢卡斯很早就意识到,他的故事需要到更大的文化主体中去寻找灵感。他已经为剧本摘录了数百个童话故事,但是都很难直接使用。《千面英雄》让他把长期以来思考的故事、神话、宗教等等元素整合起来,归结为一个遵循特定规律的故事,帮他收紧了情节,把一个500页的剧本雕琢到200页。卢卡斯不无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千面英雄》,他可能今天依然在写《星球大战》。

你会不会觉得,《星球大战》里似乎没有什么是卢卡斯原创的。卢卡斯自己对此也很坦诚,他告诉记者:《星球大战》是一个集大成之作,但他集合的东西从来都没有被放在同一个故事里,从未被拍摄在胶片上。他是把伟大的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确实,没有什么是凭空产生的,伟大的创意就是把熟悉的东西用全新的面貌展现出来。这并不容易,需要深刻理解人类社会现有的规则,还要巧妙地变换这些规则,让它适用于虚构世界。当大众熟悉的元素以太空的、科幻的新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本来不被接受的科幻一下子引起了广泛共鸣。1977年,《星球大战》在上映一周之内就成了最卖座的电影。从此,科幻电影不再只是一部孩子、科幻迷、吸嗨了的人和各种怪人的电影,成了好莱坞电影的主流。后来很多我们熟悉的电影都是它的模仿者。连007系列都会想,为什么不增加一点《星球大战》元素呢?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第二部分

很多在《星球大战》刚上映的时候就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会说,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星球大战》的感受。这种强烈的震撼力要归功于视觉特效。《星球大战》开启了好莱坞在特效上的征程,开启了电影业的新纪元。而秘诀,也是化用。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要讲的内容。

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特效几乎没什么进步。电影里的飞船用钢丝挂着起飞,就像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武侠片一样,今天再去看,会觉得画面有点傻。而且,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大制片厂效益都不好,他们最先放弃的就是没用的特效部门。所以,即使导演有好故事,也拍不成电影,因为他既找不到特效团队,也拉不到投资。

为了拍《星球大战》,卢卡斯不得不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效团队。1975年,卢卡斯找来了一帮年轻的大学生,有工程师,有艺术家,但都不是做电影的。这群25岁左右的年轻人没有辜负卢卡斯。他们在加州机场旁边的一个仓库里捣鼓了一年,把卢卡斯的想象变成了电影画面。

这个公司就是工业光魔,他们当时用的“魔法”就是运动控制摄影系统。我来解释一下,传统电影特效的核心是光化学,像微缩模型、烟火,还有爆炸。但是,这种特效根本没办法完成《星球大战》。比如说,《星球大战》最后的战斗高潮,双方的战机激烈追逐,镜头要组合多种元素,还要高速运动。如果像过去那样靠人来控制摄像机,光精准控制移动速度这一点,就根本不可能。而有了运动控制摄影系统,这就不再是问题。摄影机的移动速度可以靠计算机来精确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本质上就是机器手臂加电子编程,跟生产汽车的技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卢卡斯的秘诀也是化用。他化用了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成果,把它用在了电影制作中。在《星球大战》之后,卢卡斯断定,打通硅谷和好莱坞,这才是电影的未来。工业光魔就在卢卡斯眼皮底下创造了这种未来。所以斯皮尔伯格会说,卢卡斯让他们这代导演梦想成真。

一开始,这些科技怪才的实验没有那么炫目,更像藏在电影里需要观众去寻找的彩蛋。1981年,工业光魔为观众展现了“上帝的力量”,他们让人脸在观众面前变形、溶解、爆炸。1985年,他们第一次删除了电影画面里的钢丝。同一年,他们做出了电影史上第一个 CG 技术创造的人物。1988年,他们首次使用了数字影像变形,一个被诅咒的角色变成了各种动物。1989年,他们第一次让电脑制作的外星人跟人类演员互动,这个几分钟的段落,花了工业光魔9个月的时间。到了1991年的《终结者2》,你已经无法忽略特效的震撼力了。来自未来的机器人逐渐从地板升起,先是脸孔,然后是脖子、身体,整个过程没有剪辑,真真切切地在眼前发生。

特效技术终于发展到了卢卡斯想要的程度。

卢卡斯对他的新工具箱可以做到什么太好奇了。不过,第一个试用这个新工具箱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好朋友斯皮尔伯格。当时,斯皮尔伯格计划要拍《侏罗纪公园》,他本来以为自己得用传统的定格动画来制作恐龙。但是,工业光魔给他带来了惊喜——来自硅谷最新的艺术动画软件。1992年,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一起观看了工业光魔的实验成果:只有身体线框的恐龙模型在荧幕上逼真地奔跑。卢卡斯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们人为地创造了现实,这是电影一直努力想要做的。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侏罗纪公园》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了电影 CG 技术的里程碑。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拍这种自找麻烦的、充满特效的电影。卢卡斯也克制不住手痒,拍了星战前传三部曲。我们迎来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视效大片。视觉特效不断创造超出人类想象的视觉奇观。

工业光魔还孵化出了另一家改变动画行业的公司,就是皮克斯动画。皮克斯本来是工业光魔的电脑绘图部,在卖给乔布斯之后,拍出了第一部完全由电脑生成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颠覆了动画界。有意思的是,当时说服乔布斯拍《玩具总动员》的导演,正是一个《星球大战》的粉丝。他的理想,就是拍出一部像《星球大战》那样震撼眼球的动画片。

另外,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还会反向促进影院放映设备提高。这种改变也是从《星球大战》开始的。1977年《星球大战》刚上映的时候,电影院的放映设备还非常落后,当时的发行商福斯就利用《星球大战》说服电影院换上了杜比立体声,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在第二部《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卢卡斯坚持要用更高清的70毫米胶片,但是全美国只有100家电影院可以放映这种胶片。但是卢卡斯不愿为档期牺牲视觉效果。没想到,电影一上映很快供不应求,最终有1400家电影院为了《星球大战》升级了放映设备。

可以说,今天我们在电影院享受的视觉盛宴,不管是 3D 还是 IMAX,都是这种双向促进的成果。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卢卡斯和《星球大战》的功劳,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星球大战》是这一切的关键转折点。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第三部分

20世纪末,卢卡斯和他的朋友们,包括斯皮尔伯格,还有后继承者卡梅隆,共同引领了以特效为主导的新好莱坞时代。在好莱坞转型的这段时间里,卢卡斯靠星战宇宙赚了400亿美元。2012年,他把卢卡斯影业和《星球大战》卖给了迪士尼,成了美国名人财富榜的榜首。不过,他这么有钱,靠的可不是电影票房的收入,而是电影商业授权。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讲讲卢卡斯的生意经,他的秘诀依然可以概括为化用。

1954年的时候,年幼的卢卡斯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立刻就被这部电影深深迷住了。迪士尼完全没有预料到,这部动画片能让像卢卡斯这样的孩子们如此疯狂。他们缠着父母买印着主角形象的玩具枪、手表、饭盒、杯子,创造了3亿美元的销售热潮。不过,这些钱没让迪士尼赚走,而是落入了玩具商的腰包。这件事让卢卡斯意识到了 IP 的力量,在拍《星球大战》的时候,他决定运用这个力量。

但是,他的团队在谈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大困难。玩具商都觉得电影授权玩具不赚钱,不愿意做。因为他们觉得,电影档期短,上映的时候玩具可能还没来得及摆上货架,而且下线之后,孩子们就不再喜欢这个玩具了。卢卡斯的团队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把授权给了唯一一家愿意合作的玩具公司。这件事把卢卡斯气坏了。

事实证明,卢卡斯想的没错,《星球大战》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迪士尼动画片。这家玩具公司大赚了一笔。电影上映第二年,它已经卖了四千多万件《星球大战》的商品。8年以后,全世界《星球大战》玩偶的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公民的人数。老牌的玩具公司也不得不向《星球大战》低头。孩之宝花了4亿美元买了《星球大战》电影玩具制作权,还不是独家。本来清高的乐高,第一次购买电影授权,买的就是《星球大战》。这给乐高创造了20亿美元的销售额,帮助乐高转亏为盈。而卢卡斯本人,就是靠授权跨入了亿万富翁的门槛。

为什么卢卡斯这么笃定《星球大战》的玩具能火呢?要知道,并不是电影好看玩具就会好卖。比如,比《星球大战》更卖座的电影《E.T.》,它的电脑游戏和玩具就卖不出去,长年待在货架上落灰。星战周边的成功,有一个原因是卢卡斯太懂得孩子的心理了,他太明白什么叫“玩具潜质”。要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酷”:人物和车都要奇特,制服要闪亮,爆能枪和光剑就不用说了,简直让男孩子们疯狂。

但是,这个解释力度还不够。因为星战周边影响的早已经不仅是儿童,它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作者泰勒采访了一个叫克诺比之家的地方,这里是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星球大战》收藏,里面有40多万件藏品。你可以对比一下,大英博物馆的日常展品数量是5万件。这里面有真人大小的戏服、光剑手柄形状车把的自行车,甚至1977年《星球大战》在电影院的招牌。这些东西,很多卢卡斯自己都没见过,是粉丝创造的。

打造这样一个能让粉丝和你共同创造的超级 IP,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悬念。

卢卡斯会在电影里留下各种坑。尤其是在结尾留下悬念,这在当时很挑战观众的习惯。但是,作为亲历者的泰勒一语道破了悬念的意义,他说:卢卡斯让那一代观众获得了惊奇、对答案的渴望,以及自己续写传奇的愿望。这就给了《星球大战》这个 IP 持久的生命力。孩子们只要用纸版给自己做一个帝国反击战的标志,把玩具放在前面,再把视野拉远,就有了任何一个故事的开场。你可以让剧中的人物以100种不同的方式去填坑,你就有了100个属于自己的星战故事。

从第一部《星球大战》上映之前,卢卡斯就把玩具和电影当作同一个产品在打造。他在电影里留下了太多观众迫切想知道的细节。你甚至可以说,卢卡斯是有预谋地让每一个观众都参与到《星球大战》的创作中。这正是卢卡斯把一种讲故事的技巧,化用到了商业模式中。观众通过电影获得足够的信息,建立他们心中的星战宇宙。然后,为了填上卢卡斯留下的疑问,故事从他们的心中自然溢出。

卢卡斯信任影迷。他让他们去补上丢失的细节,影迷也回应了他。接下来的40年里,每艘飞船上每一个机器人的名字,每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克隆人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影迷补上了。《星球大战》有数以百万计的死忠信徒,有人信仰绝地武士的信念,让它成了真实宗教;有人为《星球大战》成立了作为公益组织的民间军团。地球上还没有第二个 IP 能够引发这样持久的、强烈的热潮。

卢卡斯自己说,对于星球大战产业,他只有1/3的功劳。他构建了这个世界,训练了创作人员,完成了作品。然后他雇用了特许商品授权团队,他们搞了游戏、玩具和其他东西。而影迷,他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总结

《星球大战》征服全宇宙的故事,我们就讲完了。

《星球大战》首先创造了太空奇幻这种电影类型,让小众的科幻成了世界主流文化。其次,它引领了新好莱坞追求视觉特效的发展方向,卢卡斯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成为一代导演的超级工具箱。第三,它还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卢卡斯太懂得玩具潜质,他利用悬念“勾引”影迷参与到故事创作中,跟他一起去完善、丰富星战宇宙。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相通的诀窍,就是化用:故事的化用、技术的化用、商业的化用。卢卡斯可以自由地把任何领域的技术、方法、现象、细节都当作构建星战宇宙的砖瓦。

如今,《星球大战》的影响已经抵达宇宙。2007年11月3日,NASA 在太空播放了《星球大战》的主题曲,因为宇航员热爱这部电影。它虽然是一部摆脱科学束缚的太空奇幻电影,但是它让无数人爱上科幻,爱上科学,开始了他们的太空幻想。卢卡斯说,如果未来真的有人殖民火星,他说我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我希望火星上有《星球大战》里的伍基人,那我就满意了。

赞(1)
转载请标明出处:读后感|读书笔记 »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