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为什么我们总是败给及时享乐?我们总是败给及时享乐的冲动,这是因为他会激发人体本能的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相应的多巴胺分泌,而未来奖励则不太能激活奖励系统,所以说实话,我们其实很难对抗及时享乐的诱惑,唯一的好办法就是离他远一点,比如你把零食放在柜子里,并锁上柜门,就要远比把它摆在桌子上,诱惑要小的多。
自控力 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自控力,昨天说到了及时享乐和未来奖励的问题,我们总是败给及时享乐的冲动,这是因为他会激发人体本能的原始的奖励系统,刺激相应的多巴胺分泌,而未来奖励则不太能激活奖励系统,所以说实话,我们其实很难对抗及时享乐的诱惑,唯一的好办法就是离他远一点,比如你把零食放在柜子里,并锁上柜门,就要远比把它摆在桌子上,诱惑要小的多。我们吃坚果欲罢不能的时候,主动把它拿到你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就能客观上减少摄入。剩下的就是意志力考验了,作者说要强迫自己等待10分钟,10分钟的时间不会太长,但他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降低你及时享乐的冲动。比如你现在特别想吃冰淇淋,那么请等上10分钟再吃,这种意志力方法,虽然不可能阻止你所有的及时享乐,但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老齐给你总结一下,其实阻断延迟享乐无非两种方法,一个是物理距离,一个是时间距离,就是利用自己的意志力,把及时两个字给他拖延掉。10分钟法则,对于烟民是很有效果的,等待10分钟再抽,让烟民降低了戒烟的恐惧,和压力,他可以完全不去想戒烟所带来的不安,一开始10分钟之后,他们通常还是要抽上的,但慢慢的注意力就可以转移,作者说有一个测试者,几周时间,就降低了一半的吸烟量。其实现在办公室禁止吸烟,也是一样道理,很多抽烟的同事,每次都要坐电梯下来,走到写字楼外面去吸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及时享乐系统,一想到如此麻烦,很多人也是能忍就忍了,吸烟量大幅下降。有的人几年后干脆还把烟给戒了。所以如果你有什么诱惑是无法阻挡的,不妨也试试10分钟延迟法。想吃肉了,等10分钟再吃,想喝酒了10分钟以后再喝!一直照做,不用管效果。也不用有压力,结果不会让你失望的,几周之后你就能看到改变。
对于未来的回报,大家通常都是要打折的,比如今天去吃顿大餐,还是一年以后去吃,当然今天的兴奋度要高的多。之前讲错误的行为这本书里,我们提到过一个测试,这本书也说到了,那就是一群孩子面前摆着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吃眼前的棉花糖,等一会将给他们两份棉花糖,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几个孩子忍不住,吃掉了!也有孩子忍住了没动,最后他们对这些孩子持续追踪,能够忍住没吃的,在他们长大之后,都有更成功的事业,那些禁不住诱惑,选择当即享乐的,则过的比较失败。所以当即享乐是天性,但是延迟享乐,却能为你带来更成功的人生,这个东西就看你怎么去调整心态了。
当你抵挡不住诱惑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1、现在的诱惑与长期利益相悖吗?那么这两个诱惑到底哪个对你更重要。2,想象一下你得到长期奖励,给自己点画面感,催眠一下自己。3,你愿意放弃长期的成功,来换取眼前这一刹那的诱惑吗?
有一个大学生,上Facebook上瘾,在上面浪费了很长的时间,但他却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他觉得这么下去,可能让他无法完成这个心愿,于是他就ps了一张照片,把自己的头,P到了一个外科医生的身体上,然后设置为桌面。让自己一打开电脑,就强化这个长期目标。从而抵制Facebook的诱惑。
在我们讲孙子兵法的时候,说过韩信背水列阵,也讲过项羽破釜沉舟,如果用西方行为经济学解释,这就是要减少自己的行为选择,这就叫做预先承诺,人身体中有一个,受诱惑的自我,是无法预料的,是可怕的敌人,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受诱惑自我的破坏力,我们要像防着其他人一样,防着这个自己。甚至有人为了让自己戒除网瘾,强行剪断了自己的电脑电源线。只有用这个办法,他才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他手中的工作,现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有的程序员为什么要夜里上班,白天休息,就是要防止一切的外界干扰。也属于是破釜沉舟。不给那些诱惑一点机会。
所以老齐总说,别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别太小看诱惑自我的破坏力,在贼吃肉之前,多想想挨打的事。比如我们要健康生活,那就不妨趁着自己不怎么饿的时候,先定好一周的健康午餐,并且提前预付费,不给自己改正的机会。那些乱花钱的朋友,你们出去购物可以不带现金,不带信用卡,甚至把手机跟银行卡解绑。在投资的时候,老齐也给大家出过主意,设定好定投的策略之后,删掉你的交易软件。这样能避免你去过多的关注行情。
当然也可以请人监督,老齐见过这么一个朋友,他跟办公室的朋友承诺,谁如果抓到他抽烟,他当即就会给这个人100块钱,后来两个月之内就戒烟成功了,因为这个代价实在是太沉痛了。那么读不下去书的你也可以试试,15年前,有一位高人指导老齐读书的时候,就给我做过这么一个心理暗示,每读完一本书,意味着我的月收入会增加100块钱,后来我读了大概1年多,40多本书的时候,收入就从3000元,跳升到了每月过万。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虽然收入增长也停滞了5-6年,但是随后又开始了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是有了巨大的飞跃,所以我现在对这句心理暗示深信不疑,记住要想提升收入,就去努力读书,每读完一本书,将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会为你带来100元的月薪提升。那么你要是用10年读完500本书,想想会是一个什么收入水平。
总之,要想增强你的自控力,就要遇见未来的自己,作者称之为,你的2.0版本,未来的你,总是要比现在有更多的时间, 更强的意志力,更富有的生活,不会感到焦虑和痛苦,而你现在犯的每一次错误,其实都是在惩罚未来的自己,让未来的你,替现在的你买单。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总希望把锅甩给未来的自己,比如有了病拖延不治疗,希望未来的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更加勇敢的面对治疗,但结果却是让自己的病情恶化。所以我们要尽量站在未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想想10年之后,面对你现在的决定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会悔恨今天没有努力,悔恨今天的自己没有马上行动?反正老齐是挺懊悔的,如果10年前我能够懂得更多,现在会更好。
中国人讲究,修善终,而最狠的一句诅咒就是,骂对方不得善终,所以其实未来是很重要的,如果未来越来越好,哪怕起点再低,这也是幸福的,但如果最终家破人亡,哪怕曾经辉煌如胡雪岩,也没人会羡慕这样的人生,所以我们总要为未来储蓄,但是美国人和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并不擅长这点,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存不下来钱的现象,是人们对于未来的自己更加陌生导致的,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未来迷茫,没有目标,没有场景,所以他们也就不会为未来储蓄。而当这些人经过心理辅导,对未来建立清晰的影像后,就会选择储蓄和节省开支了。所以,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应该有个更远的愿景目标,想想10年后你要成为什么人,越具体越好,比如做什么工作,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家人过什么生活。等于写一部关于自己未来的科幻小说。这有助于帮你增强现实自我的自控力。当远景目标明确了,短期的诱惑也就自然克服了。
当然作者说,有的时候该奖励自己也不要吝惜,太过于高瞻远瞩,就有可能变成好高骛远,比如他自己有一瓶珍藏的香槟酒,总想在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开启,后来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他都没舍得,认为应该还有更重要的成功,才值得喝这瓶酒,直到他博士毕业,但此时他发现,这瓶酒存的太久已经没法喝了,所以他白白浪费了一个奖励成功的机会。我们可以用愿景来激励自己,但沿途路上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总是不兑现奖励,其实也不利于自控力的持续。老齐常说,你可以把想要的东西,跟自己的储蓄增长目标挂钩,比如存到10万元呢,可以花掉3%,也就是3000元,这样你想得到一个名牌包包,或者一个游戏机,你就只能尽快的攒钱。明天我们来讲讲,意志力的传染问题,明天见。